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

②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

③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里的反映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要关键通过时间信息来把握时代背景,进而正确理解50年代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并作出判断。50年代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而口号描绘的一种先进工业国的高水平的农村社会生活,这反映了人民的美好愿望,但与现实极大的差距,说明这是“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没有尊重客观规律,①④正确,③错误;口号是一种愿望与向往,并不是现实,②说法错误。故C项正确。 考点:“大跃进”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查看答案

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1929年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

材料二: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暑,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  

1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三:在对大萧条的优郁与绝望中,一些声音做出了明天将会更好的承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垂死的社会,他们相信以无产阶级的统治为基础的一个新的、更美好的社会正在俄国斯帝国的废墟中诞生。俄国新的统治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及其后的斯大林将前沙皇帝改造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                   ——[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材料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1)指出胡佛政府面对 “敲起钟”的状况所采取的对策及其结果。(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及其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欧美国家生产关系历史形式的各自变化。(4分)

(4)据材料二和材料四,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4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各通商口岸输入洋纱统计表(1867—1892年)(资料历年海关统计与报告)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郑观应提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原夫欧洲各国,以通商为大径,以制造为本务。……若有商而无工,徒弃己利以资彼用而已。即今力图设计,切勿薄视商工。……张謇在《代鄂督陈立国自强疏》中指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御侮自在其中。”

——摘编自《张之洞评传》

材料三 1922年爆发棉纺织业危机,大生纱厂危机严重,当时政府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初经济恐慌中采取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济措施,为各行业提供经济贷款援助。日本的大型企业、商业银行、股票交易所很快摆脱了困境,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迅速拖垮了大生。……张謇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向美国资本家借款不成,大生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摘编自傅国涌《大商人》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67—1892年中国进口棉纱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和张謇主要经济思想的异同,并说明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走向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4分)

 

查看答案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引自电影《天仙配》中歌词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基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是有(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模式?(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1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2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2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分)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