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引自电影《天仙配》中歌词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基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是有(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模式?(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1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2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2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分)

 

(1)生活方式:小农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 (2)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1分)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发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2分)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2分)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 “ 守信、讲义”等或答出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 (2分)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和商业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根据材料很容易判断出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即可;(2)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一直推行的政策。影响主要从消极作用方面考虑;(3)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需要结合材料归纳概括商业发展的新现象和晋商发展原因;(4)围绕古代的农业和商业的特点回答,如回答正确处理农轻重之间的关系,是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的发展,要诚信为本等,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和商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政治笭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

A.从政治上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

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查看答案

美国最终能以资本主义“民主”的方式渡过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并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原因是( ) 

①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 ②依靠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

③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④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

A.经济危机                             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

C.政治危机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查看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经济体制  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