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蕴含了

A.阶级斗争理论                         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C.资本全球扩张理论                      D.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被压迫阶级反抗压迫阶级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即阶级斗争理论,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共产党宣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

时间

1787年颁布

1870年颁布

1954年颁布

制定

机构

国会制定

国民议会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

A.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         B.1776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

C.1787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表彰        D.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

 

查看答案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查看答案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这一认识体现了其

A.对雅典民主政治持肯定态度

B.对抽签选举持反对态度

C.主张按照人的出身来确定社会分工

D.主张民众的直接民主

 

查看答案

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

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