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

A.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         B.1776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

C.1787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表彰        D.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

 

D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邦联制政府确立后,弊端很多,不能正常的行使国家的权力,因此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张加强政府的权力,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联邦制建立前后民众的态度的转变;B项明显错误;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考点:1787年宪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查看答案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这一认识体现了其

A.对雅典民主政治持肯定态度

B.对抽签选举持反对态度

C.主张按照人的出身来确定社会分工

D.主张民众的直接民主

 

查看答案

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

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