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规则是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是人类交往和合作的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

(16分)规则是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是人类交往和合作的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材料二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材料三 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各会员国保证同基金和其它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4年)

材料四 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贸组织的裁决虽然并没有完全满足巴西的愿望,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裁决可能影响到其他棉花种植国家,因此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美国的补贴政策帮助美国生产商以低于外国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此种不公平行为压低了世界市场的价格,对巴西和其他地区的棉花生产商构成了双重打击。

——《新华月报(记录)世贸组织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2009年第10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怎样的“汇率制度”以达到“稳定”的?(2分)

(4)据材料四概括世贸组织的职能。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这两个组织构建世界经济体系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1)措施:建立工业复兴局;调整企业关系(制订公平竞争规则);调整劳资关系。 变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答完整给2分 (2)表现:爆发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分);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世界贸易剧减;(1分)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混乱。(1分) (3)制度: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分) (4)职能:调节贸易纠纷(争端);稳定世界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公平、健康发展。(2分) 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稳定货币金融体系;世贸组织主要是维护贸易公平秩序。(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归纳出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联系罗斯福新政之前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即可得出发展变化的趋势;(2)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弊端和材料二中的内容即可找出其具体表现的内容;(3)结合材料三和联系布雷顿深林体系的内容即可回答资本主义在二战后所建立的汇率制度;(4)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世贸组织具有调节贸易纠纷(争端);稳定世界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公平、健康发展功能,比较材料三和四的内容可以得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职责的不同。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的建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不相符合。”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2分)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 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2)依据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6分)

材料三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梁启超《变法通议》(3)简述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2分)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4分)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2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4分)

 

查看答案

(14分)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直至近代,孔子及其思想仍被不断解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李贽说:“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4分)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伏尔泰曾称颂孔子: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2)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谈谈如何解读历史人物?(6分)

 

查看答案

东方卫视《壹周立波秀》栏目在2011年隆重推出“七·一”特别节目《国家大事》,以其特有的形式纪念中共成立90周年。其中的背景标语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下列标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 ② 洋务派 ③ 维新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著作、报刊反映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过程。其中对中国民众的求学、婚姻等社会观念的影响最大、最深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