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监管...

《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监管人员)当官司,各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B.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C.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可以看出对官营手工业工匠工作的管理相当严苛。故选D。A项不符合史实,从商周时期既已出现;B项说的是民间手工业、C 项说的是经济政策,均与题干无关。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前期《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查看答案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最大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查看答案

《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

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查看答案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政治史表明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步衰落,但这仍是制度和文化有重要发展的时期。隐藏在这一发展后面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者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在宋代,商业资本不但继续发挥其愁迁百物、畅通货币的作用,而且它更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对产品的包买和预付定钱,显然是有利于生产的。这种商品货币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一定能萌生出来。历史的发展毕竟是曲折的。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商业资本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一部分货币转化为土地;另一方面,封建国家垄断性专利制度,也是商业资本推进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严重阻力,所以商业资本在宋代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它的积极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

材料三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依据?(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商业资本在宋代没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原因。(4分)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商业革命的历史地位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选择你同意的观点并概括理由。(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