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雨果认为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已经转化成为时代优秀的价值原则或精神的有:

① "自强不息" 

②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③"天不变道也不变" 

④"天下为公"

⑤"慎言力行"           

A.①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此言论属于     A.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   B.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

   C.法家实行法治的思想                 D.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查看答案

《汉书·古今人表》中列有1931人: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颜渊等同属“上中”;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据此推断,作者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尺度

 

查看答案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  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的一例实践。(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新中国法

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其中,在1954年的法治建设中为新中国确立了哪三项基本的政治制度?(5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完备的标志。(3分)

 

查看答案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

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3分)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3分)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点? 这说明了什么?(4分)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