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  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的一例实践。(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新中国法

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其中,在1954年的法治建设中为新中国确立了哪三项基本的政治制度?(5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完备的标志。(3分)

 

(1)特点:中国古代法律的原则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家天下的体现,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维护君主专制下的等级秩序的,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工具。(2分) (2)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为政权的拥有者;用公众立法来防止个人专制;法律一旦制定,全民共同遵守;成为国家规章制度的母法。(2分) 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2分)   (3)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新宪法。  三项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分) (4)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十二铜表法》、《阿奎里亚法》和查士丁尼法典。其中,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古罗马法达到完备阶段。  (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

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3分)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3分)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点? 这说明了什么?(4分)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2分)

 

 

 

查看答案

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博,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口号:“扶清灭洋”。

材料二   五四运动时期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劳工神圣”。

材料三   口号:“打倒屠杀上海工人的蒋介石”。

材料四   口号:“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周恩来书写)。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谁提出的?试分析此口号的局限性。(3分)

(2)根据材料二的两个口号,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的导因、性质和特点。(3分)

(3)简要说明材料三中的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2分)

(4)材料四中的口号书写于民国三十四年,折算为公历应是哪一年?当时,周恩来为什么要题写这一口号?(4分)

(5)作为历史的印记,本题材料提供的口号,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且相当系统的信息?(2分)

 

 

查看答案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查看答案

1945年10月12日,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发表社论说:“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因而八年抗战的鲜血也将不至于白流,这是中华民族的福音!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这篇社论出现的背景是(   )

A.《双十协定》的签署                            B.《国内和平协定》的签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        D.抗日战争的胜利

 

查看答案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发挥革命的优良传统,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这首歌曲应该是(   )

A.《国民革命军军歌》                B.《八路军军歌》

C.《新四军军歌》                    D.《义勇军进行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