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的这番言论说明他(    )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礼法并施         D.提倡上善若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15分)

材料一: 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将陆地分割成小块。但是,浩瀚的海洋却赋予希腊先民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海岸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材料二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这项措施有助于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

在划分新行政区的基础上,克里斯提尼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权机构。他创立新的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新会议由500人组成,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从而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议员的当选没有财产资格限制,3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成为候选人。选举采取抽签方式,由运气或“神意”来决定。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担任两届议员。

请回答:

(1)有些人认为: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国家的体制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请说明依据。(4分)

(2)在国家权力机构和公民参政议政方面,克里斯提尼改革比梭伦改革有何具体的进步措施?。(4分)

(3)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拔议员,体现出怎样的民主原则?有何弊端?(4分)

(4)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度在削弱氏族贵族势力作用方面,与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哪项措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15分)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四  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4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加速的主要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

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3分)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种选官制度的关系。(5分)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8)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