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5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4分)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3分)

 

 

(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立。  实现近代化(或实行资本主义)。 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 (5分)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任务:反帝反封建。 性质:民主革命 (4分) (3)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分) (4)物质力量: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想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6分)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2分)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2分)

 

(3)你认为梁启超作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4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6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D

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

启蒙运动

 

 

查看答案

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年在位)常常说出启蒙运动的富有代表性的口号,如“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一个国家若划分成少数大地产是危险的”等。这表明启蒙运动

A.冲击着欧洲的封建统治                      B.成为俄国政治革命的理论

C.其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                      D.迫使统治者改变其统治政策

 

查看答案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