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06年1月1日,我国政府宣布废除农业税,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由此上溯到春秋...

2006年1月1日,我国政府宣布废除农业税,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由此上溯到春秋时期的鲁国,农业税的征收在我国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鲁国实行税制改革,按亩纳税,这一措施在当时的实质意义是

A.实现了土地国有制     B.承认了土地私有   C.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   D.减轻了农民负担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宝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文明之胚胎,皆基于是。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岂不欲食灵药投宝方而生乎?苟其欲之,则吾请执卢梭诸大哲之宝幡,以招展于我神州土。

——邹容《革命军》

请回答1~2题:

1.据材料一中卢梭对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等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9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二 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乡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                  ——英国旅行家兰恩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材料四  穆罕默德·阿里是“惟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奥斯曼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惟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请回答1~2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评价阿里改革。(11分)

 

 

 

查看答案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简析其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