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1)原因: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2分);工业革命(2分)后,英国棉纺织业采用机器(2分)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 (2)特点: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2分);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或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鼓风冶铁用),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

材料三  长安市有九,各方;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 (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书8226;食货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两者之间有何关系?(6分)

(2)依据材料三,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6分)

(3)基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4分)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活动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北洋海军

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D.创办开平煤矿

 

查看答案

下表是中国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出口情况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中国的商品受世界欢迎

C.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进步                 D.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

 

查看答案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107000人。这主要说明

A.德国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               B.德国就业率不断提高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世界各国进入了“电气时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