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

(10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2分)

 

材料二  “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3分)

 

 

材料三  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4)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2分) (2)实行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3分) (3)北宋:出现了三冗局面,国家财政困难。(2分) (4)北魏:措施得力,顺应历史潮流。北宋:保守势力强大.新法的某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战国策·韩策一》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依据材料一,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3分)

 

 

(2)有人认为“秦能迅速吞并六国,全赖商鞅的军事改革”,你同意这一观点吗?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3分)

 

 

(2)据材料三,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4分)

 

 

 

查看答案

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皇帝地位的独尊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

 

查看答案

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番话,下列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东汉察举制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唐代科举制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弟子才识多平庸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

 

查看答案

北宋建立之初,宰相经常与皇帝在朝堂上坐面论道。古籍《闻见旧录》记载:宋太祖一次趁宰相范质站立奏事时,密令撤座,等范质奏毕,才发现没有了位子,也不好意思讨回,于是成为定例。这主要说明

A.宋太祖有意加强皇权   B.宋太祖不注重礼仪

C.宋太祖不信任范质     D.宋太祖轻视文官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唐朝时,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表现为

A.宰相有名无实   B.实行了内阁制   C.废除了宰相   D.设立多个宰相职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