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朝在秦朝以来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关于这一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公元前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己自主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是怎样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查看答案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令》,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后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贤人的治国思想。(2分)

 

(2)依据材料二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有何作用?(3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武初年规定:“凡诸色人等踏造酒曲货卖者,须要赴务投税方许货卖。违者并依匿税科断。”“如卖酒之家,自无曲货者,须要收买曾经投税曲货造酒货卖,依例分纳酒课;若系自行造曲,亦需赴务投税。”

                                         ——《大明会典》

材料二:“凡民间织造龙风纹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缎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凡造器用之物不牢固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夏税农桑绢匹,务织造紧密厚重,双经双纬。除两头色丝长二尺外,净织钞长三丈二尺,阔二尺。”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汇编》

材料三:清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明代对民间手工业管理的特点。(6分)

    

(2)材料一与材料三有何异同?(7分)

    

(3)根据上述材料信息,说说你的看法。(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