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令》,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后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贤人的治国思想。(2分)

 

(2)依据材料二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有何作用?(3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2分)

 

 

(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2分) (2)通过立法形式(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皆可)。(2分) 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3分) (3)“文化大革命”。(2分) 成就: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2分)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 (4)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反之,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武初年规定:“凡诸色人等踏造酒曲货卖者,须要赴务投税方许货卖。违者并依匿税科断。”“如卖酒之家,自无曲货者,须要收买曾经投税曲货造酒货卖,依例分纳酒课;若系自行造曲,亦需赴务投税。”

                                         ——《大明会典》

材料二:“凡民间织造龙风纹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缎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凡造器用之物不牢固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夏税农桑绢匹,务织造紧密厚重,双经双纬。除两头色丝长二尺外,净织钞长三丈二尺,阔二尺。”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汇编》

材料三:清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明代对民间手工业管理的特点。(6分)

    

(2)材料一与材料三有何异同?(7分)

    

(3)根据上述材料信息,说说你的看法。(2分)

 

 

查看答案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并将答案涂入答题卡)

1.右图“市集砖刻画”反映了宋朝之前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到1956年底,经过三大改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3.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这主要是由于国家首先在深圳设立特别行政区,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4.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台湾设立无线电报局,供普通百姓通讯联络之用。

5.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树立起工业文明的形象。

 

查看答案

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

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查看答案

右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查看答案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