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3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3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开机之家谓之帐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hù,不结实)谓之雠货(验货)。其织也,必先之以染经,经以湖丝为之。经既染,分散络工。络工,贫女也,日络三四窠,得钱易米,可供一日食,于佣力之中寓恤贫之意焉。

——陈作霖《凤麓小志·记机业第七》

材料四: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都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五: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机器工业品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价值的70%。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材料六: “只有大工业才用机器为资本主义农业提供了牢固的基础,彻底地剥夺了极大多数农村居民,使农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完全分离,铲除了农村家庭手工业的根基——纺纱和织布。”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突出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为“稳定小农”,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实行什么基本政策?(2分)你怎么看待这一政策?(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3分)这一变化最早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4)材料四中的“时势”是指什么?(3分)“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4分)这种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3分)

(5)材料五和材料六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分)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4分) (2) 基本政策:重农抑商政策(2分)  怎么看待:积极:保护农业生产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巩固封建政权统治。(3分) 消极:抑制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分) (3)新变化: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3分) 时间和地点:明中后期;江南地区一些手工业部门(2分) (4) “时势”: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3分)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4分) 严重后果: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3分) (5) 现象: 反映我国小农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的解体(2分) 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5年中央下发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在下列中共的农业政策中,最能充分体现“放活”原则的是

A.农业合作社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看答案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这主要是指

A.外国资本主义积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摧毁了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

C.刺激了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D.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教徒认为:财富属于上帝,他服务于上帝就像一个温顺的服务员,甚至是上帝的赚钱机器,他占有的财富越多,他的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一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不能使财富减少,二是要用不懈的努力来增加财富。

材料二  “切记,时间就是金钱……生活中要量入为出……在与他人的往来中守时并奉行公正原则对年轻人立身处世最为有益……借人的钱到该还的时候一小时也不要多留,否则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则会永远向你关闭。”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社会学开山宗师马克思·韦伯认为:基督教中新教所倡导的“工作狂”和“小气鬼”精神创造了资本主义, 你能以上材料中找出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吗?(6分)

 

(2)新教出现之后,到20世纪初,欧洲历史上出现了哪些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请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列举。(3分) 并概述这一时期时代特征。(6分)

 

(3)资本主义在发展途中经历的最大危机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使资本主义渡过危机?(2分) 具体途径是什么?(2分)它是现代最早的计划与市场融合的方案吗?(1分)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9分)

 

 

查看答案

(28分)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明律》中还首次明确规定了:“若命妇夫亡,再嫁者,罪亦如之,追夺并离异。”明清统治者基于维护自身业已腐朽的制度的需要,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所谓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民间那密布的贞节牌坊和各地方志中守节一生、甚至殉夫从死的妇女大量的涌现。                                  

——方圆《浅论我国古代女子之社会地位》

材料二:  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12年4月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联合其他各省的妇女政治团体组成女子参政同盟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去安于政权。”其期,以吴木兰为会长的女子同盟会也宣布:“本会之设以民国存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正事为宗旨。”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妇女地位低下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6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能反映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的图画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