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

“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法律是指(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检察职能的是(    )

①秦朝的御使大夫 ②两汉的刺史 ③北宋的参知政事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郡县制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元朝的行省制巩固了统一的多年民族封建国家

D.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15世纪至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6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4分)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至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2分)

 

 

 

 

 

 

查看答案

民生问题是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2分)材料一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2分)

 

 

 

材料二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引起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2分)这种制度有何作用?(4分)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3)具体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6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4分)并说明其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生问题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