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l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温家宝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当时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之处?(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4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世博会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产生了怎样的促进作用?(3分)

(4)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促进“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的主要因素。(2分)

 

(1)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1分)孔子提出了“仁”、“礼”。(1分)以人为本,关注社会。(2分) (2)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科学等思想的传播;中国民众的进一步觉醒。(答出两点即得2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任答2点即得4分) (3)推动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科技与发明,改变人类生活。(3分) (4)交通、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交流越来越便利;多极化趋势加强,意识形态冲突减弱;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任答两点即得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19世纪末罗德斯语)“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世纪末吉卜林语)

材料四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五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六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七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材料五、六、七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表达了什么愿望?(4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二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4)比较材料五和材料二,指出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5)材料七与材料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分)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

 

查看答案

“猪坚强”、“范跑跑”“我爸是李刚”等是近年出现的一批网络流行语,它们均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这充分说明

①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使大众的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人们利用网络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事件

③网络成为公民表达看法、参与社会进程的方式

④网络赋予人发言的自由和权利,因而要慎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八大

 

查看答案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称之为 “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材料中的“三民主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②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③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④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