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19世纪末罗德斯语)“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世纪末吉卜林语)

材料四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五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六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七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材料五、六、七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表达了什么愿望?(4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二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4)比较材料五和材料二,指出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5)材料七与材料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分)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

 

(1)由鄙夷到师夷。(2分)鸦片战争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冲击。(2分) (2)材料三表达了19世纪末,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强烈愿望;(2分)材料四反映了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识之士要求变法图强的愿望。(2分) (3)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2分) (4)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危险;(2分)张之洞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2分) (5)材料七是对材料六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区别在于学习内容的不同。(2分)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猪坚强”、“范跑跑”“我爸是李刚”等是近年出现的一批网络流行语,它们均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这充分说明

①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使大众的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人们利用网络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事件

③网络成为公民表达看法、参与社会进程的方式

④网络赋予人发言的自由和权利,因而要慎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八大

 

查看答案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称之为 “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材料中的“三民主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②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③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④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查看答案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的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