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CH3CH2OH(l)+3O2(g) ═ 2CO2(...

(1)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CH3CH2OH(l)+3O2(g) 2CO2(g)+3H2O(g)        ΔH1=-1366kJ·mol-1

H2O(g)H2O(l)                              ΔH2=-44kJ·mol-1

      ③CH3CH2OH(l)+2O2(g)═2CO(g)+3H2O(l)          ΔH3=-932kJ·mol-1

写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2)在图18中画出不同温度下(T1>T2),上述反应③中O2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变化的关系图(请在图上标注温度T1T2)。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 + 2H2(g)CH3OH(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根据图19判断,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值将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500℃时,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化学平衡,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

X点与Y点的平均速率:v(X)____v(Y);其中X点的正反应速率v(X)Z点的逆反应速率v(Z)的大小关系为v(X)____v(Z)(填“>”、“<”、“=”)。

(4)一定条件下,CO可与粉末状的氢氧化钠作用生成甲酸钠。

①已知常温时,0.1mol/L的甲酸溶液其pH约为2.4,请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甲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

②向20mL 0.1mol/L的甲酸钠溶液中小心滴加10mL 0.1mol/L的盐酸,混合液呈酸性,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给溶液中离子浓度排序_________

 

CO(g) +1∕2 O 2 (g)= CO 2 (g) △H =-283kJ·mol-1 减小 0.075mol·L-1·min-1 < > HCOO- +H2O HCOOH+ OH- C(Na+)>C(HCOO-)>C(Cl-)>C(H+)>C(OH-) 【解析】(1)已知①CH3CH2OH(l)+3O2(g)⇌2CO2(g)+3H2O(g)△H1=-1366kJ•mol-1,②H2O(g)=H2O(l)△H2=-44kJ•mol-1,③CH3CH2OH(l)+2O2(g)⇌2CO(g)+3H2O(l)△H3=-932kJ•mol-1,利用盖斯定理,将①+②×3-③可得2CO(g)+O2(g)=2CO2(g)△H=(-1366kJ•mol-1)+(-44kJ•mol-1)×3-(-932kJ•mol-1)=-566kJ•mol-1,则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 + O 2 (g)= CO 2 (g) △H =-283kJ·mol-1 ; (2)对反应CH3CH2OH(l)+2O2(g)═2CO(g)+3H2O(l) ΔH3=-932kJ·mol-1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O2的转化率降低,则相应的图像为; (3)①因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所以K=,由图可知,升高温度,甲醇的含量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则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②由图象可知,在500℃时,4min到达平衡,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0.0375mol•(L•min)-1,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则v(H2)=2v(CH3OH)=2×0.0375mol•(L•min)-1=0.075mol•(L•min)-1; ③X点为平衡状态,平均反应速率为0,则X点与Y点的平均速率:v(X)<v(Y);在相同温度下,浓度大反应速率快,X点甲醇的浓度大于Z点,则v正(X)>v逆(Z); (4)①甲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所以水溶液呈碱性,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因HCOO-+H2O⇌HCOOH+OH-; ②向20mL 0.1mol/L的甲酸钠溶液中滴加10ml 0.1mol/L的盐酸,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甲酸、甲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以甲酸的电离为主,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c (Na+)>c(HCOO-)>c (Cl-)>c(H+)>c(OH-)。 点睛: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系数进行相应的加减。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1、所求反应中的反应物在哪个反应了?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2、所给反应中哪些物质是所求反应中没有的?3、如何才能去掉无用的?然后,通过相互加减,去掉无关物质;将所对应的△H代入上述化学方程式的加减中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常温下,取铝土矿(含有Al2O3FeOFe2O3SiO2等物质)用硫酸浸出后的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

A. 加入过量NaOH溶液:Na+AlO2-OH-SO42-

B. 加入过量氨水:NH4+Al3+OH-SO42-

C. 通入过量Cl2Fe2+Na+Cl-SO42-

D. 通入过量SO2Fe2+H+SO32-SO42-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

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Fe(OH)3的溶解度大于Mg(OH)2

B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随后加稀硝酸酸化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不溶解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将稀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

溶液变黄色

氧化性:H2O2Fe3+

D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天然有机化合物甲的结构简式如图3,该物质具有一定的除草功效,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既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也能和NaHCO3反应放出CO2

B. 1 mol该化合物最多能与6 mol NaOH 反应

C. 1 mol 该化合物最多能与含5 mol Br2的浓溴水反应

D. 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查看答案

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W、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元素Y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X>rY>rZ>rW

B. 元素Q和Z能形成QZ2型的共价化合物

C. Z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于W元素氢化物的沸点

D. X、Y、Z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不能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

手持技术是基于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多媒体计算机构成的一种新兴掌上试验系统,具有实时、定量、直观等特点,图2是利用手持技术得到的微粒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图,常温下向20mL 0.2mol/L H2A溶液中滴加0.2mol/L NaOH溶液,其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 ,Ⅲ代表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2H++A2-

B. VNaOH=40mL时,其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C. VNaOH=20mL时,则有:cNa+)>cHA-)>cH+)>cA2-)>cOH-

D. VNaOH=30mL时,则有:cH+ +cNa+═ cA2-+ cOH-+ cHA-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