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常温下,向20 mL 0.01 mol/L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常温下,向20 mL 0.01 mol/L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 NaOH溶液,溶液中水所电离出的c(H+)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c,对醋酸的电离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B. bd两点溶液的pH相同

C. e点所示溶液中,c(Na+)=2c(CH3COO-)2c(CH3COOH) = 0.01mol/L

D. b→d的过程中,既存在pH=7的点也存在水电离的c(H+)=10-7的点

 

D 【解析】 A.醋酸溶液中存在CH3COOHCH3COO-+H+,加NaOH溶液消耗氢离子,醋酸的电离平衡正移,所以从a到c,醋酸的电离始终受到促进,故A错误;B.b点醋酸过量,其电离使溶液显酸性,d点,NaOH过量,pH大于7,故B错误;C.e点所示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是醋酸的物质的量2倍,反应后醋酸钠和NaOH 等物质的量,根据物料守恒为c(Na+)=2c(CH3COO-)+2c(CH3COOH)=0.01mol/L×,故C错误;D.c点,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体积小于20mL时的某一个值恰好使溶液显中性,所以从b→c的过程中,既存在着pH=7的点,也存在着溶液中水所电离出的c(H+)=10-7的点,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考查酸碱混合溶液的定性判断,明确图象中各点的pH及溶液中的溶质即可解答,注意物料守恒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题目难度中等,易错点为选项C中c(Na+)的实际大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KI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层,下两层呈紫红色

碘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

B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随后加稀硝酸酸化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不溶解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将西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

溶液变黄色

氧化性:H2O2Fe3+

D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XYZMW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Z可形成XZ2分子;Y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的离子半径:WZYX

B. 五种元素中只有X存在同素异形体

C. WM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 工业上采用电解WZ形成的化合物制备W单质

 

查看答案

从薄荷中提取的薄荷醇可制成医药。薄荷醇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薄荷醇分子式为C10H20O,它是环己醇的同系物

B薄荷醇的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薄荷醇在CuAg做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能被O2氧化为醛

D在一定条件下,薄荷醇能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聚合反应

 

查看答案

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即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水中的污物而使其沉淀下来,起到净水的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根据图示,物质A为CO2

C.为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乙醇

D.甲烷燃料电池中CO32-向空气一极移动

 

查看答案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Mg3N2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14g分子式为C3H8的链烃中含有的C-H的数目为2NA

C室温时,1.0LpH=13 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D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22.4L氢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