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毒性较强。 Ⅰ.经查:①Ksp(AgN...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毒性较强。

Ⅰ.经查:①Ksp(AgNO2)=2×10-8,Ksp(AgCl)=1.8×10-10;②Ka(HNO2)=5.1×10-4。请设计最简单的方法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某小组同学用如下装置(略去夹持仪器)制备亚硝酸钠

已知:①2NO+Na2O2=2NaNO2;  ②酸性条件下,NO和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1)使用铜丝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水      D.四氯化碳

(3)该小组称取5.000g制取的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

用0.1000mol·L-1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1

2

3

4

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

20.90

20.12

20.00

19.88

 

 

①第一次实验数据出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②酸性KMnO4溶液滴定亚硝酸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溶解; 再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变红的为NaN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u +4HNO3(浓)=Cu(NO3)2+2NO2↑+2H2OCbc6H++2MnO4-+5NO2-=2Mn2++5NO3-+3H2O69% 【解析】 试题分析:Ⅰ.根据NaNO2为强碱弱酸盐,亚硝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显示碱性分析; Ⅱ.装置A中是浓硝酸和铜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硝酸铜和水,装置C中是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通过装置D中的干燥剂吸收水蒸气,通过装置F中的干燥剂防止水蒸气进入,通过装置E中的过氧化钠与一氧化氮反应,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Ⅰ.酸越弱相应酸根越容易水解,溶液碱性越强,因此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的方法是: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变红的为NaNO2; Ⅱ.(1)可通过上下移动铜丝控制反应是否进行,所以使用铜丝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浓硝酸和铜加热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硝酸铜和水,方程式为:Cu +4HNO3(浓)=Cu(NO3)2+2NO2↑+2H2O ;通过装置C中的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通过装置F中的干燥剂防止水蒸气进入与过氧化钠反应,所以C中的药品是水,答案选C; (3)①a.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c(标注)×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不变,a错误;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注)×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b正确;c.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注)×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c正确;答案选bc; ②该反应中亚硝酸根离子被氧化为硝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锰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6H++2MnO4-+5NO2-=2Mn2++5NO3-+3H2O;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数据误差太大,舍去,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的平均值是0.02L,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是0.1mol/L×0.02L=0.002mol,则根据方程式6H++2MnO4-+5NO2-=2Mn2++5NO3-+3H2O可知,亚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02mol×5/2=0.005mol,则原样品中亚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05mol×100mL/25mL=0.02mol,其质量为0.02mol×69g/mol=1.38g,所以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1.38g/2g×100%=69.0%. 点睛:注意掌握综合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1)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2)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常温下,向100 mL 0.01 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OH为一元强碱

B. K点对应的溶液中:c(M) + c(MOH) = c(A)

C. K点对应的溶液中:c(MOH)c(OH)-c (H)=0.005 mol·L-1

D. N点水的电离程度小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

 

查看答案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是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元素,元素Y的核电荷数等于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的单质均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W、Y、X

C.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X、Y、Z

D. Z、W形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

药物阿司匹林可由水杨酸制得,它们的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3 molH2

B. 水杨酸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C. 水杨酸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加聚反应

D. 1 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2 molNaOH

 

查看答案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Na2O2与N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生成0.5mol O2时,转移电子数是2NA

B. 标准状况下,11.2 L的甲醇所含的氢原子数等于2NA

C. 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生22.4 L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

D. 1L 1 mol/L Cu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

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5.6g             B.11.2g           C.22.4g        D.33.6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