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b<...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b<a-1

B. pH相同的①CH3COONa  ②NaHCO3 NaClO三种溶液中c(Na+):③<②<①

C. 某温度Ksp(Ag2S)=6×10-50 Ksp(AgCl)=2×10-6 2AgCl(s)+S2-(aq)Ag2S(s)+2Cl-(aq)的平衡常数约为6.7×1037

D. 一定浓度的 NaHS 溶液中:c(Na+)+c(OH-)==c(H+)+c(HS-)+2c(H2S)

 

A 【解析】A、pH=a的氨水溶液, c(OH-)=10-(14-a)mol/L,还含有没有电离的NH3·H2O,稀释10倍后,原有的OH-浓度变为c(OH-)2=10-(14-a)-1mol/L,同时稀释将导致氨水电离程度增大,原有的NH3·H2O部分电离,所以溶液中OH-浓度大于10-(14-a)-1mol/L,c(H+)< ,pH=b>-lg101-a=a-1,A描述错误。B、由于酸性:CH3COOH>H2CO3>HClO,所以浓度相同的CH3COONa、NaHCO3、NaClO溶液,NaClO溶液水解程度最大,碱性最强pH最大,NaHCO3次之,CH3COONa水解程度最小,碱性最弱pH最小,那么要使三种溶液pH相同,以CH3COONa为基准,NaHCO3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NaClO需要加入更多的水进行稀释,即pH相等时三种溶液浓度③<②<①,所以此时Na+③<②<①,B描述正确。C、 ,C描述正确。D、对于NaHS溶液,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HS-)+2c(S2-),根据Na与S元素原子数的等量关系,c(Na+)=c(H2S)+c(HS-)+c(S2-),以第二个式子的c(S2-) = c(Na+)-c(H2S)-c(HS-)带入第一个式子,化简得到c(Na+)+c(OH-)==c(H+)+c(HS-)+2c(H2S),D描述正确。正确答案A。 点睛:①弱酸、弱碱溶液中H+、OH-的变化分析,将弱酸、弱碱溶液拆分成已经电离得到的离子和没有电离剩余的分子,将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②溶液中离子浓度等量关系,一般通过电荷守恒、质量守恒进行,出现与上述所列粒子不符合的式子,观察可以找到判断选项中没有列出的粒子,通过两个守恒的换算即可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WZ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是W2倍。元素Y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B. WX两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X>W

C. 元素QZ能形成QZ2型的共价化合物

D. Z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W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配制10%ZnSO4溶液,将l0gZnSO4溶解于90g水中

B.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时,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 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血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时即停止加热

D.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时,先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B. 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C. 乙烯和苯加入溴水中,都能观察到褪色现象,原因是都发生了加成反应

D. 分子式为C8H10的某芳香烃的一氯代物可能只有一种

 

查看答案

NA表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0.1mol-NH2(氨基)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

B. lmol D218O所含的中子数为12NA

C. 14 g聚乙烯与聚丙烯的混合物中含H原子的数目为2NA

D. 定条件下,0.2 mol SO2与足量O2充分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0.2NA

 

查看答案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促进丝绸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碱剂”可能是草木灰

B. 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为高分子材料,钢化玻璃、有机玻璃是硅酸盐材料

C. 铝及其合金是电气、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的材料,是因为铝的冶炼方法比较简单

D. 聚乙炔经处理后可形成一种导电塑料,该塑料是一种纯净物,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