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A. 配制FeCl3溶液,可将一定量FeCl3固体溶于适量盐酸中并加入少量铁粉 ...

A. 配制FeCl3溶液,可将一定量FeCl3固体溶于适量盐酸中并加入少量铁粉

B. 制备Fe(OH)3胶体,可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 配制01 mol·L-1NaOH溶液100 mL,将40 g NaOH固体放入100 mL容量瓶中溶解

D. 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CaO固体,恢复原温度,溶液中C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D 【解析】试题分析:配制FeCl3溶液,可将一定量FeCl3固体溶于适量盐酸中,不能加入少量铁粉,因为Fe+2Fe3+=3Fe2+,故A错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应立即停止加热,如长时间煮沸会导致 胶体聚沉,故B错误;配制0.1 mol·L-1NaOH溶液100 mL,将4.0 g NaOH固体不能放入100 mL容量瓶中溶解,应放入烧杯中溶解,,故C错误;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CaO固体,恢复原温度,还是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C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一定温度下,将等量的气体分别通入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使其发生反应,t0时容器Ⅰ中达到化学平衡,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Y2Z

B.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的体积V(Ⅰ)<V(Ⅱ),则容器Ⅱ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小于t0

C.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Y为固态或液态

D.若达平衡后,对容器Ⅱ升高温度时,其体积增大,说明Z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

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电池总反应为:C2H5OH +3O2 2CO2 +3H2O,电池示意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极

C.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4H+  + O2 + 4e = 2H2O

D.电池工作时,1mol C2H5OH被氧化时有12mol e转移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

B. 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

C. 已知酸性HF>CH3COOH,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F与CH3COOK溶液中:CH3COO-<F-

D. 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 mol/L盐酸、③0.1 mol/L氯化镁溶液、④0.1mol/L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①>④=②>③

 

查看答案

香兰素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它可由丁香酚经多步反应合成。

有关上述两种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香兰素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

B.丁香酚不能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mol香兰素最多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常温下,1mol丁香酚只能与1molBr2反应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

试纸变蓝

NO2为酸性气体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沉淀一定是BaSO4,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甲苯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D

在稀AgNO3溶液中先加入过量0.1mol/L NaCl溶液,再加入少量0.1mol/L NaI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

说明Ksp(AgCl)>Ksp(AgI)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