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乙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原料,可制备多种化工产品。 (一)制备苯乙烯(原理如反应...

乙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原料,可制备多种化工产品。

(一)制备苯乙烯(原理如反应I所示):

Ⅰ.   △H=+124kJ·mol-1

(1)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 KJ/mol

412

348

X

436

 

 

根据反应I的能量变化,计算X=_________

(2)工业上,在恒压设备中进行反应I时,常在乙苯蒸气中通入一定量的水蒸气。请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通入水蒸气的原因:_________

(3)已知吉布斯自由能△G=△H-T△S ,当△G < 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由此判断反应I在_________(填“高温”或“低温”)更易自发进行。

(二)制备α-氯乙基苯(原理如反应Ⅱ所示):

Ⅱ.   △H2>0

(4)T°C时,向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乙苯(g)和2 mol Cl2(g)发生反应Ⅱ,乙苯(或Cl2)、 α-氯乙基苯(或HCl)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0—2 min内,以HCl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HCI)=_________

②6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为_________,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的数值=_________

③10 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1 mol乙苯、1 mol Cl2、1 molα-氯乙基苯和1mol HCl,则此时该反应v_________v(填“>”、“<”或“=” );若12 min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则在0-12 min内,Cl2的转化率α=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12 该反应正向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通入水蒸气需增大容器容积,减小体系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 高温 0.05 mol•L-1•min -1 升高温度 81 V正>V逆 86.7% 【解析】(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能键能,由有机物的结构可知,应是-CH2CH3中总键能与-CH=CH2、H2总键能之差,设C=C键能为X,则△H=(5×412+348-3×412-X-436)kJ•mol-1=124kJ•mol-1,解得X=612kJ/mol;(2)降低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制备苯乙烯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保持压强不变,加入水蒸气,容器体积应增大,等效为降低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3)反应自发进行需要满足,△H-T△S<0,依据题干条件可知,制备苯乙烯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S>0,正反应吸热,△H=+124kJ/mol>0,所以反应一定是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自发进行;(4)①T℃时,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2mol乙苯(g)和2mol Cl2(g)发生反应Ⅱ,2min时氯化氢的浓度是0.1mol/L,则用氯化氢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1mol/L÷2min=0.05mol•L-1•min -1;②制备α-氯乙基苯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6min时,乙苯、Cl2的浓度在减小,而α-氯乙基苯和HCl的浓度在增加,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能是升高温度;该温度下达到平衡,依据题干条件可知,c(HCl)=0.16mol/L,n(HCl)=1.6mol, 起始(mol) 2 2 0 0 转化(mol) 1.8 1.8 1.8 1.8 平衡(mol) 0.2 0.2 1.8 1.8 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则平衡常数为K=;③10min时,乙苯、Cl2、α-氯乙基苯和 H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02mol/L、0.02mol/L、0.18mol/L、0.18mol/L,此时乙苯、Cl2、α-氯乙基苯和 HCl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1:9:9,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人1mol 乙苯、1mol Cl2、1mol α-氯乙基苯和l mol HCl,相当于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设转化的乙苯物质的量浓度为x,则 起始(mol/L) 0.3 0.3 0.1 0.1 转化(mol/L) x x x x 平衡(mol/L) 0.3-x 0.3-x 0.1+x 0.1+x 平衡常数为K=(0.1+x)×(0.1+x)/(0.3−x)×(0.3−x)=81,得x=0.26,所以氯气的转化率是。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理论,明确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能键能,熟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是解题关键。难点是平衡常数计算和应用,注意判断正逆反应速率大小时也可以依据浓度熵和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某硫化锌精矿的主要成分是ZnS (还含有少量FeS等其它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是锌粉,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情性电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

(3)在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Zn_________

(4)改逬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硫化锌精矿(ZnS )遇到硫酸铜溶液可慢慢的转化为铜蓝(CuS)。请解释该反应发生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尼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锻红,….,冷淀,毀罐取出,…即倭铅也。”该炼锌工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面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氯水并进行探究实验。

实验I.制取氮酸钾、次氯酸钠和氯水

(1)写出装置A实验室制取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装置B中的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__________________。为提高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产率,在实验装置中还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

(3)装置 C 中反应需要在冰水浴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最后又变为_________色。

实验Ⅱ 尾气处理

实验小组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5)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的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 ;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假设 3: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 H2SO4、1mol/LNaOH 溶液、0.01mol/L 酸性 KMnO4 溶液、淀粉 KI 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0.01mol/L酸性

(1)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

KMnO4溶液

(2)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或3成立

步骤3:_____

_____

 

 

 

查看答案

常温下,向lLpH =10KOH溶液中持续通入CO2。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 )与通入CO2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点溶液呈中性

B. d 点溶液中:c(K+) = 2c(CO32-) + c(HCO3-)

C. c点溶液中:2c(H2CO3)+c(H+) + c(HCO3-) = c(OH-)

D. a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 1×l0-10mol·L-1

 

查看答案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结论

A

稀盐酸

CaCO3

Na2SiO3溶液

非金属性:Cl>C>Si

B

浓硫酸

蔗糖

Ba(NO3)2溶液

验证SO2与可溶性钡盐可生成白色沉淀

C

浓氨水

生石灰

酚酞溶液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D

浓硝酸

Fe

NaOH溶液

铁和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2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我国科学家在天然气脱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如图装置可发生反应:H2S+O2=H2O2+S,已知甲池中发生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池中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Q+2H+-2e-=H2AQ

B. 乙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2S+I3-=3I-+S+2H+

C. 该装置中电能转化为光能

D. H+从甲池移向乙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