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A、B、C、D、E、F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其相...

A、B、C、D、E、F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 关 信 息

A

原子核外有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B

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

C

常见的金属,在周期表中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D

气态氢化物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E

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56,中子数为30

F

单质紫红色,电缆材料,常见氧化物为黑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于第四周期第__族,其高价态离子核外有__个未成对电子

(2)B、C、D三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A、D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4)常温下AD3是一种淡黄色液体。以下关于AD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AD3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           B.AD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8e-稳定结构

C.AD3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D.AD3液体气化时化学键被破坏

(5)金属C与E的黑色磁性晶体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向F的硫酸盐溶液中通入AH3气体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该过程总的离子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乙醇,析出深蓝色晶体,该晶体中不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

A.配位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离子键

 

Ⅷ 5(1分) rAl3+<rO2-<rC1- BC 3Fe3O4+8Al9Fe+4Al2O3 蓝色溶液先产生蓝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形成深蓝色溶液 Cu2+十4NH3=[Cu(NH3)4]2+或Cu2+ + 4 NH3 • H2O = [Cu(NH3)4]2+ + 4H2O C 【解析】原子核外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特征都是互不相同的,所以A元素共有7个电子,A为氮元素。B的电子排布式只能为1s22s2sp4,所以B为氧元素。C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第IIIA族,是铝元素。D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在前四周期中只有17号氯元素。E的质量数为56,中子数为30,所以E的质子数为26是铁元素。只有铜是紫红色金属,所有F是铜元素。 (1). 元素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其外围电子排布为3d64s2,铁的常见的高价态价是+3,所以其高价态离子基态外围电子排布为3d5,根据洪特规则,这5个电子要分占5个不同的3d轨道,所以核外有5个未成对电子。 (2). B、C、D三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rAl3+<rO2-<rC1- (3). A、D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4). NCl3 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分子晶体在熔化和气化时破坏的都是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化学键。NCl3分子中只有极性键,N原子有5个价电子, Cl原子有7个价电子,两者形成3个共价键后,两种原子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关于NCl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 (5). 金属C与E的黑色磁性晶体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3O4+8Al9Fe+4Al2O3 (6). 向硫酸铜溶液中通入NH3气体至过量,先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然后沉淀被氨水溶解生成硫酸四氨合铜溶液,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蓝色溶液先产生蓝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形成深蓝色溶液;该过程总的离子反应式为Cu2+十4NH3=[Cu(NH3)4]2+或Cu2+ + 4 NH3 • H2O = [Cu(NH3)4]2+ + 4H2O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乙醇,析出深蓝色晶体,该晶体为[Cu(NH3)4]SO4,其中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配位键,不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非极性共价键。选C。 点睛:配合物如[Cu(NH3)4]SO4中硫酸根在外界,[Cu(NH3)4]2+在内界,内界和外界之间的作用力是离子键,铜离子是中心原子,氨分子是配体,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是通过配位键结合的,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是由配位原子N原子单方面提供的,该晶体中的配位键以及氨分子中的共价键者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所以都是极性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Ⅰ)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_______

(2)已知: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J·℃﹣1•g﹣1,0.5mol•L﹣1盐酸和0.55mol·L﹣1NaOH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次数

反应物及用量

溶 液 温 度

t1

t2

1

50mL0.55mol•L-1NaOH溶液

50mL.0.5mol•L-1HCl溶液

20℃

23.3℃

2

50mL0.55mol•L-1NaOH溶液

50mL.0.5mol•L-1HCl溶液

20℃

23.5℃

 

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H1=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②已知:CH3COOH(aq)CH3COO-(aq)+H+(aq) △H2>0 ,

CH3COOH(aq)+OH-(aq)= CH3COO-(aq)+H20(l) △H3 则△H3_____△H1(填“>”、“<”、“=”)

(Ⅱ)某实验小组利用硫酸酸化的KMnO4与H2C2O4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小组实验方案如下(实验测定KMnO4溶液完全褪色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编号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H2O/mL

温度/℃

KMnO4溶液完全褪色时间(s)

 

浓度/mol·L-1

体积/mL

浓度/mol·L-1

体积/mL

0.20

2.0

0.010

4.0

2.0

25

t1

0.20

4.0

0.010

4.0

0

25

t2

0.20

4.0

0.010

4.0

0

50

t3

 

 

 

 

 

 

(3)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1_____ t2(填“>”、“<”、“=”),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②和实验③两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硫酸酸化的KMnO4与H2C2O4反应开始时,溶液褪色慢,但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明显加快。针对上述实验现象,该同学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①:硫酸酸化的KMnO4与H2C2O4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补充)

要证实猜想②,除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是______

A.硫酸钾        B.硫酸锰            C.水            D.氯化锰

 

查看答案

在10L定容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态物质构成了可逆反应的体系,当在某一温度时,A、B、C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t1时刻前,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t1时刻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C. 由T1向T2变化时,V> V

D. 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作如下调整,平衡右移的是

A. 均增加1mol    B. 均减小1mol    C. 均减半    D. 均加倍

 

查看答案

定量的稀硫酸与过量锌粉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的措施是

A. 加入少量NaOH溶液    B. 加入少量的NaHSO4溶液

C. 加入少量的CH3COONa溶液    D. 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

 

查看答案

对于可逆反应  2AB3(g)  A2(g) + 3B2(g) 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