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钇的常见化合价为+3价,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含钇矿石(Y2FeBe2Si2O10),...

钇的常见化合价为+3价,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含钇矿石(Y2FeBe2Si2O10),工业上通过如下生产流程可获得氧化钇。

已知:①该流程中有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见下表: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7

3.7

Y3+

6.0

8.2

 

②在元素周期表中,铍元素和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从Na2SiO3和Na2BeO2混合溶液中制得Be(OH)2沉淀。

①最好选用盐酸和__________两种试剂,再通过必要的操作即可实现。

A.NaOH溶液    B.氨水        C.CO2        D.HNO3

②写出Na2BeO2与足量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为使Fe3+沉淀完全,用氨水调节pH=a时,a应控制在__________范围内;继续加氨水调节pH=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3)煅烧草酸钇时发生分解反应,其固体产物为氧化钇,气体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草酸钇[Y2(C2O4)3·nH2O]煅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BBeO22-+4H+=Be2++2H2O3.7~6.0Y3++3NH3·H2O=Y(OH)3↓+3NH4+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过滤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若溶液不呈血红色,则Fe3+沉淀完全。 【解析】 (1)①因为Be和Al的性质相似,因此先加过量的盐酸,生成H2SiO3、BeCl2、NaCl,然后过滤,氢氧化铍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因此加入氨水,故选项B正确;②氢氧化铝表现两性,因此Be(OH)2也表现两性,即有BeO22-+4H+=Be2++2H2O;(2)根据表格数据,以及实验目的,调节pH应是除去Fe3+,不影响Y3+,因此pH的范围控制在3.7~6.0;加入氨水,Y3+转化成沉淀,发生反应是Y3++3NH3·H2O=Y(OH)3↓+3NH4+,检验Fe3+常用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3+存在,步骤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过滤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若溶液不呈血红色,则Fe3+沉淀完全;(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CO2,Y的化合价无变化,C2O42-中C的化合价为+3价,有化合价的升高,就有化合价的降低,因此C的化合价转化成+2价,即CO,方程式为:。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除杂和提纯、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流程中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信息,如本题中在元素周期表中,铍元素和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把握每个步骤的作用或反应,实验基本操作中叙述中注意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如本题中沉淀如何证明沉淀已洗净:应说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什么,如果出现什么,证明什么,还有如何洗涤沉淀,应说沿玻璃棒向原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没过沉淀,待水流完后,充分上述操作2-3次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0.5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g)+Cl2(g)COCl2(g)

其中容器Ⅰ中5 min时到达平衡。

容器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CO

Cl2

COCl2

COCl2

500

1.0

1.0

0

0.8

500

1.0

a

0

0.5

600

0.5

0.5

0.5

0.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器Ⅰ中前5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16 mol·L-1·min-1

B.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容器Ⅱ中起始时Cl2的物质的量为0.55 mol

D. 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加入CO 0.8 mol、Cl2 0.8 mol,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80%

 

查看答案

25时,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mol·L-1NaHC2O4溶液(pH=5.5):c(Na+)> c(HC2O4-)> c(H2C2O4)> c(C2O42-)

B. 0.1mol·L-1NaHS溶液:c(OH-)+ c(S2-)= c(H+)+ c(H2S)

C. 0.1mol·L-1CH3COOH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Na+)> c(CH3COOH)> c(CH3COO-)> c(H+)> c(OH-)

D. 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至中性:c(Na+)> c(SO42-)>c(NH4+)> c(OH-)= c(H+)

 

查看答案

向实验室做完铝热反应(Al和氧化铁)后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将其溶解,室温下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组正确的是

A. 通入过量Cl2: Cl-、Fe2+、SO42-、Al3+

B. 加入过量NaOH溶液:Na+、AlO2-、SO42-、OH-

C. 加入过量氨水:Na+、NH4+、SO42-、AlO2-

D. 加入过量铜粉:NO3-、Fe3+、SO42-、Al3+

 

查看答案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前者pH比后者的大

非金属性:S>C

B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澄清

CO32-结合质子能力比C6H5O-

C

向10 mL 0.2 mol·L-1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1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ol·L-1FeCl3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相同温度下的Ksp:Mg(OH)2>Fe(OH)3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Fe3+的氧化性大于I2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合成药物异搏定路线中某一步骤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X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B. 可用FeCl3溶液鉴别Z中是否含有X

C. 等物质的量的X、Z 分别与H2加成,最多消耗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

D. 等物质的量的X、Y分别与NaOH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