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能表示该元素一定为主族元素的是( ) ...

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能表示该元素一定为主族元素的是(  )

A. 3s23p3    B. 4s2    C. 4s24p1    D. 3s23p5

 

B 【解析】试题分析:A、是P,属于主族元素,故错误;B、不一定是主族元素,如Fe、Zn等过渡元素,故正确;C、是Ga,位于第IIIA族,属于主族元素,故错误;D、是Cl,属于主族元素,故错误。 考点:考查电子排布式、元素周期表结构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关杂化轨道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但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B.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

C.四面体形、三角锥形的结构可以用sp3杂化轨道解释

D.杂化轨道全部参加形成化学键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量较高、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B.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

C.催化剂能参与反应,可降低原反应所需活化能

D.非活化分子也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B. 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C.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D.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查看答案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制取Cu2O的两种方法如下表所示。

方法I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生成Cu2O和CO2

方法II

用肼(N2H4)还原新制Cu(OH)2

方法I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方法I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氢化亚铜是一种红色同体,可由下列反应制备:

4CuSO4+3H3PO2+6H2O=4CuH↓+4H2SO4+3H3PO4

该反应中每转移3 mol电子,生成Cu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3)氯化铜溶液中各种含铜微粒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微粒的浓度占各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c(C1-)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当c(C1-)= 9 mol/L时,溶液中3种主要含铜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

在c(C1-)= l mol /L的氯化铜溶液中,加人AgNO3溶液,CuCl+转化为Cu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已知:Cu(OH)2是二元弱碱,25℃时Ksp[Cu(OH)2]=2.0×10-20。则此温度下在铜盐溶液中Cu2+发生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氨气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研究制取氨气的机理意义非凡。

(1)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掺有少量Fe2O3的TiO2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N2(g)+3H2O(l)2NH3(g)+O2(g)  △H=a kJ mol-1

为进一步研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T/K

303

313

323

n(NH3)/(l0-2 mol)

4.8

5.9

6.0

此反应的a_________0,△S________0。(填“>”“<”或“ = ”)

(2)—定温度和压强下,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合成氨气:N2(g)+3H2(g)2NH3(g)  △H=-92.4 kJ mol-1。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10 min内,以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在10~20 min内,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NH3的物质的量

在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达到第二次平衡时,新平衡的平衡常数K2______K1(填“>”“<”或“ =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