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以下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A.Mg (OH)2和Al(OH)3热分解生成的...

以下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A.Mg (OH)2和Al(OH)3热分解生成的气态水可覆盖火焰、驱逐O2、稀释可燃气体,分解产物MgO和Al2O3能较快地与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反应,所以它们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无机阻燃剂

B.近年来禽流感病毒H7N9时有病例报告,卫生部门强调要尽量避免接触活禽,个人也应加强消毒预防,其中消毒剂可以选用含氯消毒剂、酒精、双氧水等适宜的物质

C.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目的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D.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Mg(OH)2和Al(OH)3、MgO和Al2O3的性质,Mg(OH)2和Al(OH)3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无机阻燃剂,故A正确; B、含氯消毒剂、酒精、双氧水等能使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 C、生石灰是干燥剂,吸收水分,防止食物受潮,故C错误; D、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钠、钾的碘化物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工业利用碘、NaOH和铁屑为原料可生产碘化钠,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NaOH溶液和碘反应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如果温度过低,会生成碘的低价副产品NaIO。若NaOH溶液和碘反应时所得溶液中IO与I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生产流程中加入过量铁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所得固体中除剩余铁屑外,还有红褐色固体,则加入铁屑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2中除含有H外,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试设计实验证实该金属阳离子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2经一系列转化可以得到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称取3.60 g草酸亚铁晶体(相对分子质量是180)用热重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图中数据,根据信息写出过程I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

②300℃时剩余固体只有一种且是铁的氧化物,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NO和NO2的混合物,假设不含N2O4),常见处理法有:

(1)可用氨催化吸收法处理NOx,反应原理如下:4xNH3+6NOx(2x+3)N2+6xH2O

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处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如下: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NOx。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NO2+Na2CO3===2NaNO2+CO2    (Ⅰ)

2NO2+Na2CO3===NaNO2+NaNO3+CO2      (Ⅱ)

NOxNa2CO3溶液完全吸收时,x的值不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1.9     B.1.7      C.1.5       D.1.3

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x每产生22.4 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 g,NOx中的x值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K、Ba2+、Al3+、Fe3+、I、NO、CO、SO、AlO。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溶液适量,加入少量CCl4和数滴新制氯水,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

③另取溶液适量,逐滴加入NaOH溶液:A溶液从酸性变为碱性;B溶液逐渐产生沉淀;C沉淀完全溶解;D最后加热溶液,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④取适量③得到的碱性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以排除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

(2)由②可以证明________的存在;同时排除__________的存在;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

(3)由③可以证明________的存在;写出c、d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4)由④可以证明____________的存在,同时排除____________的存在。

 

查看答案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A                  B

(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实验中产生的尾气应通入              溶液。

(2)实验过程中需要配制100mL1mol/L FeCl3溶液(未用浓盐酸酸化),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3)该小组同学预测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然后开始实验。

步骤①

配制1 mol·L-1 FeCl3溶液(未用盐酸酸化),测其pH约为1,取少量装入试管B中,加热A。

写出装置A中产生SO2的化学方程式:                   

(4)当SO2入到FeCl3溶液至饱和时,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没有观察到丁达尔现象。将混合液放置12小时,溶液才变成浅绿色。

【查阅资料】 Fe(HSO3)2+离子为红棕色,它可以将Fe3+还原为Fe2+。生成Fe(HSO3)2+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解释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Fe(HSO3)2+离子的原因(用化学用语解释):           

写出溶液中Fe(HSO3)2+离子与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为了探究如何缩短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时间,该小组同学进行了步骤③的实验。

步骤

往5mL1mol·L-1 FeCl3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微热3 min,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步骤③

往5mL重新配制的1mol·L-1 FeCl3溶液(用浓盐酸酸化)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几分钟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⑹综合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

I.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中间产物Fe(HSO3)2+离子;

II.红棕色中间产物转变成浅绿色溶液是一个较慢的过程;

III.                               

 

查看答案

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C单质的晶体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5

1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A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化合物甲,甲中所含化学键为           A单质在E单质中燃烧生成化合物乙,乙的电子式为              

3F是中学化学常见元素,它的一种氧化物为红棕色粉末,B单质与其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是冶炼F单质的方法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含B元素的化合物常用作净水剂,用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净水原因:             

5E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D元素,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            ,非金属性增强。

6)工业上将干燥的E单质通人D熔融的单质中可制得化合物D2E2,该物质可与水反应生成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0.2mol该物质参加反应时转移0.3mol电子,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