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图所...

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实验步骤:

①按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②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和装碱石灰的U形管D的质量。

③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C的质量和U形管D的质量。

(2)关于该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加热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NaCl________NaHCO3__________ Na2CO3·10H2O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            ,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则会导致测量结果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写同①)。

③若样品质量为10.0 g,反应后C、D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2.7 g、2.2 g,则混合物中Na2CO3·10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1)①检查装置气密性(2分)③除去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分) ④2NaHCO3Na2CO3+H2O↑+CO2↑(2分)Na2CO3·10H2ONa2CO3+10H2O↑(2分) (2)①偏大 偏小 偏小(每空1分)②碱石灰(1分)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影响测定结果(2分) 偏大 (1分)③28.6%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按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除去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碳酸钠晶体加热失去结晶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10H2ONa2CO3+10H2O↑; (2)①若加热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则装置内有残留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则浓硫酸和碱石灰的增重均减小,所以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NaCl偏大,NaHCO3和Na2CO3·10H2O均偏小; ②干燥管中盛放的是碱石灰,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影响测定结果,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中,导致D装置增重增大,则会导致NaHCO3的质量分数偏大; ③若样品质量为10.0 g,反应后C、D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2.7 g、2.2 g,则生成的水是2.7g,生成的二氧化碳是2.2g,物质的量分别是0.15mol、0.05mol,根据方程式可知碳酸钠产生水的物质的量是0.15mol=0.05mol=0.1mol,因此混合物中Na2CO3·10H2O的质量分数为×100%=28.6%。 【名师点晴】考查探究物质的组成以及含量测定实验方案设计。 【名师点晴】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该题的难点是误差分析,注意明确完成分析的依据和产生误差的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装有200 mL某浓度的稀硝酸溶液的容器中充分反应。

容器中剩余m1 g铁粉,收集到NO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 mL。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向上述固、液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NO气体为止,此时容器中还剩余铁粉m2 g

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m1-m2 的值为         g(精确到0.1g )

(2)铝电池性能优越,Al-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以多孔石墨为正极材料。若以Na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若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

已知:①G为红棕色固体,能发生反应C+GB+H,该反应会放出

大量的热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

2E+I2F+D,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回答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I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它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

(3)8.0g 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____________g;

(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取m g纯碱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ng固体。则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

A.×100% B.×100%  C.×100% D.×100%

 

 

查看答案

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

电解池:2Al+3H2OAl2O3+3H2 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电池

电解池

A.

H移向Pb电极

H移向Pb电极

B.

每消耗3 mol Pb

生成2 mol Al2O3

C.

正极:PbO2+4H+2e===Pb2++2H2O

阳极:2Al+3H2O-6e===Al2O3+6H

D.

 

 

查看答案

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MnO、Cl

B.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NO

C.d点对应的溶液中:F、NO、Fe2+、Na

D.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Cl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