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铜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CuO和Cu2O。某学习小组取0.98g(用精密天平测量)C...

铜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CuO和Cu2O。某学习小组取098g用精密天平测量CuOH2固体加热,有铜的氧化物生成,其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另外,某同学绘制了三条表示金属氧化物与其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A和B化学式分别为Cu2O和CuO

B.图1整个过程中共生成026g水

C.图2三条曲线中,表示CuO和其中所含Cu元素质量关系的曲线是A

D.图1中,A到B的过程中有001mol电子发生了转移

 

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0.98gCu(OH)2可知其物质的量为0.01mol,若全部生成CuO,则质量为0.01mol×80g•mol-1=0.8g,所以A点是CuO;若全部生成Cu2O,则质量为0.005mol×144g•mol-1=0.72g,所以B点是Cu2O,A错误;B、根据化学方程式Cu(OH)2CuO+H2O、4CuO2Cu2O+O2↑可知,水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质量为0.01mol×18g/mol=0.18g,B错误;C、CuO和其中所含Cu元素的质量关系(以CuO的质量为10g计算)为: CuO~ Cu 8064 10g8g 观察图2可知,B曲线符合上述质量关系,表示的是CuO,C错误;D、错误根据反应式4CuO2Cu2O+O2↑可知,A到B的过程中有0.01mol电子发生了转移,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计算,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海藻中含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下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步骤①、③的操作都是过滤

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C.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是乙醇

D.步骤④的操作是精馏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

B.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C.失去标签的硝酸银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铝溶液,可以用碳酸铵溶液鉴别

D.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红色物体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

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

 

查看答案

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B、D为气体单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已知C的浓溶液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能与B反应生成D,由此可以推断B的氧化性比MnO2

B.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C.新配制的F溶液一般需要加入铁屑和稀盐酸,前者用于防止Fe2+被空气氧化成Fe3+,后者可抑制Fe2+的水解

D.若反应①在常温下进行,则1molA在反应中能转移1mol电子

 

查看答案

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H2O=NH3·H2O+H2

B.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

C.NH5的电子式为

D.1molNH5中含有5NA个N—H键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查看答案

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D.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