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数量的任何物质的体积由微粒间的平均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数量的任何物质的体积由微粒间的平均距离所决定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根据化合物中含氢数目的多少,把化合物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B 【解析】 试题分析:A.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数量的气体物质的体积由微粒间的平均距离所决定,A错误;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B正确;C.根据酸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C错误;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例如硫酸钡溶液的导电性很弱,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分类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若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而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则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因此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并无必然联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酒精、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性是具有丁达尔现象

D.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查看答案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最小的是

A.葡萄糖溶液    B.FeOH3胶体    C.少量植物油和水混合   D.泥水

 

查看答案

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工业上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Co(OH)3还含少量Fe2O3Al2O3MnO]制取CoCl2·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 浸出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Al3+

CoCl2·6H2O熔点为86℃,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氯化钴。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金属离子浓度为:0.01 mol/L

沉淀物

Fe(OH)3

Fe(OH)2

Co(OH)2

Al(OH)3

Mn(OH)2

开始沉淀

2.7

7.6

7.6

4.0

7.7

完全沉淀

3.7

9.6

9.2

5.2

9.8

(1)水钴矿进行预处理时加入Na2SO3,其主要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2)写出NaClO3在浸出液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若不慎向“浸出液”中加了过量的NaClO3,可能会生成有毒气体,写出生成该有毒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3)“系列操作”中包含3个基本实验操作依次是                             和过滤。

(4)浸出液加Na2CO3pH5.2 时,所得滤液中金属离子有                     萃取液中含有的主要金属阳离子是            

(5)为寻找合适的萃取剂,发现某种萃取剂对部分离子的萃取率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写出有关萃取规律,并说明本流程是否能用该萃取剂进行萃取。

 

 

查看答案

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按如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进行实验

(1)F装置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时,撤去所有酒精灯之前必须完成的实验操作是                         

(4)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实验II: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

(5)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且黑色物质为Cu2S。产生Cu2S的反应为aCu+bH2SO4cCu2S+dCuSO4+eH2O。则ab=           

(6)为进一步探究该黑色物质的成分,经查阅相关文献获得下列资料。

资料1:

硫酸/mol·L-1

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

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

14

Cu 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15

约150

约236

16

约140

约250

18

约120

不消失

资料2:X-射线晶体分析表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Cu2S、CuS、Cu7S4中的一种或几种。仅由上述资料可得出的如下结论中正确             

A.铜与浓硫酸反应时所涉及的反应可能不止一个

B.硫酸浓度选择适当,可避免最后产物中出现黑色物质

C.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硫酸浓度 15 mol/L

D.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快出现、越难消失

 

查看答案

NaCl和NaClO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ClO + Cl + 2H+  = Cl2↑+ H2O,某学习小组拟研究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和NaClO的变质情况。

(1)此消毒液中NaClO可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HCO3HClO而变质。写出此化学反应方程                      

(2)取适量消毒液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一定浓度的硫酸,有气体放出。通过以下装置检验气体的成分可以判断消毒液的变质情况。

限选试剂为:98%浓硫酸、1%品红溶液、1.0 mol·L1 KI-淀粉溶液、1.0 mol·L1NaOH、

澄清石灰水、饱和NaCl溶液

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方案。

所加试剂

预期现象和结论

试管A中加足量                 

试管B中加1%品红溶液;

试管C中加                

若A中溶液变蓝色,B中溶液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则消毒液部分变质;

                 则消毒液未变质;

                 则消毒液完全变质。

(3)用滴定法测定消毒液中NaClO的浓度。实验步骤如下

量取 25.00 mL消毒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a mol·L1 Na2SO3溶液b mL;

滴定分析。将c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装入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KMnO4和剩余的Na2SO3发生反应。当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保持半分钟内红色不褪时,停止滴定,记录数据。重复滴定实验2次,平均消耗酸性KMnO4溶液v mL;

滴定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NaClO+Na2SO3=NaCl+Na2SO4

2KMnO4+5Na2SO3+3H2SO4=K2SO4+2MnSO4+5Na2SO4+3H2O

计算消毒液中NaClO的浓度为                mol·L1(用含a、b、c、v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