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Fe(OH)SO4]的...

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碱式硫酸铁[Fe(OH)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废铁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少量NaH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工艺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生产中碱式硫酸铁溶液蒸发时需要在减压条件下的原因是________;

(4)在医药上常用硫酸亚铁与硫酸、硝酸的混合液反应制备碱式硫酸铁.根据我国质量标准,产品中不得含有Fe2+及NO3-为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含有Fe2+,应使用的试剂为______。(填写字母)

A.酸性KMnO4溶液     B.KSCN溶液    C.氯水D.NaOH溶液 

 

(1)使硫酸充分反应掉、提高硫酸利用率或使Fe3+尽可能转化为Fe2+ 调节pH,使溶液中的Al3+沉淀 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物充分接触 (2) Fe2++NO2-+2H+=Fe3++NO↑+H2O NaNO2 (3) 避免高温Fe3+水解生成Fe(OH)3和碱式硫酸铁分解 (4)A 【解析】 试题分析:(1)加入过量废铁屑的目的是,使硫酸充分反应掉、提高硫酸利用率或使Fe3+尽可能转化为Fe2+;过量废铁屑溶于稀硫酸得FeSO4、Al2(SO4)3混合溶液,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沉淀Al3+而不沉淀Fe2+,反应方程式为Al3++3HCO3-=Al(OH)3↓+3CO2↑,制备硫酸亚铁,应与硫酸铝分离,应调节溶液pH生成Al(OH)3,要避免生成应Fe(OH)2沉淀,控制pH在4.4~7.5之间;工艺中搅拌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物充分接触); (2)反应Ⅱ是亚硝酸根离子氧化亚铁离子生成NO和三价铁离子,其离子方程式为:Fe2++NO2-+2H+=Fe3++NO↑+H2O,此反应中生成的NO可以在氧气的作用下被NaOH溶液吸收生成NaNO2溶液,重新氧化Fe2+,故NaNO2可循环利用。 (3)Fe3+易水解,且加热促进水解,如果温度过高会生成Fe(OH)3沉淀,产品不纯,另外生成的碱式硫酸铁也容易分解,故需减压低温蒸发; (4)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生成铁离子,反应过程中颜色变化明显的效果最佳;A.酸性KMnO4溶液呈紫色,亚铁离子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现象明显,故A选;故选A。B.KSCN溶液和亚铁离子不反应,没有颜色变化,故B不选;C.氯水为浅黄绿色,氯气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溶液呈黄色,颜色变化不明显,故C不选;D.NaOH溶液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掩盖氢氧化亚铁颜色,故D不选;答案为A。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名师点晴】准确分析流程是解题关键;废铁屑中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将过量废铁屑加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 Fe+H2SO4=FeSO4+H2↑、Al2O3+3H2SO4=Al2(SO4)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Fe2(SO4)3+Fe=3FeSO4,然后反应I中加入NaHCO3并搅拌,调节溶液的pH,发生反应Al3++3HCO3-=Al(OH)3↓+3CO2↑,所以滤渣中成分是Al(OH)3,过滤得到硫酸亚铁,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和NaNO2,酸性条件下,NaNO2和Fe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NO,将溶液蒸发浓缩、过滤得到碱式硫酸铁,据此分析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CO2加氢合成甲醇的技术,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CO2(g)+3H2(g)CH3OH(g)+H2O(g)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2和CH3OH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kJ·mol-1-726.51kJ·mol-1;以及H2O(l)=H2O(g) H=+44kJ·mol-1;则该反应的H=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在350时,体积为0.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上述反应,测定出CH3OH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变        B.H2的体积分数不变      C.c(CH3OH)=c(H2O)  D.容器内密度不变

氢气在0~10min的平衡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右图中标出400时CH3OH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4)科学家预言,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获得电力的重要途径,美国已计划将甲醇燃料用于军事目的。一种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或碳化钨作电极催化剂,在稀硫酸电解液中直接加入纯化后的甲醇,同时向另一个电极通入空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这种电池放电时,b处通入_______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电解液中的3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则消耗甲醇__________L(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

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1所示装置分离乙醇与乙酸

B. 用图2所示装置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C. 用图3所示装置制备少量氨气

D. 用图4所示装置分馏石油

 

查看答案

一定条件下,反应:6H2+2CO2C2H5OH+3H2O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达平衡时,3v(H2)=v(CO2)

D.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值大于c点

C.a点对应的H2的平衡转化率为90%

 

查看答案

已知:25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

B.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比在20 mL 0.01 mol•L-1NH4Cl溶液中的Ksp

C.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查看答案

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右图是某同学用0.1mol•L-1K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HCl和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示意图(混合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曲线代表0.1 mol•L-1 K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

B.在A点的溶液中有:c(CH3COO-)+c(OH-)-c(H+)═0.05 mol•L-1

C.在B点的溶液中有:c(K+)>c(OH-)>c(CH3COO-)>c(H+)

D.在相同温度下,C点水电离的c(H+)大于A点水电离的c(H+)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