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工业上利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3O4、Fe2O3、FeO、SiO2)为原料...

工业上利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3O4、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档颜料——铁红(Fe2O3),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过程中Fe3O4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室实现“步骤Ⅱ”中分离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和烧杯等;步骤中应选用       试剂调节溶液的pH(填字母编号)。

A.稀硝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氨水

(3)检验步骤Ⅲ已经进行完全的试剂是                    

(4)步骤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其目的是                                  

(5)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步骤中,FeCO3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若室温下测得溶液的pH为8.5,c(Fe2+)=1×10-6 mol·L-1。试判断所得的FeCO3中是否含有Fe(OH)2            (填“是”或“否”),请通过简单计算说明理由。(已知:Ksp[Fe(OH)2]=4.9×10-17)                                             

(7)欲测定硫铁矿矿渣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ag样品,充分“酸溶”、“水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充分反应后加入NaOH溶液至不再继续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至固体恒重,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bg,测得该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 Fe3O4+8H+=2Fe3++Fe2++4H2O (2)漏斗 D (3)KSCN溶液 (4) 防止NH4HCO3分解,减少Fe2+的水解 (5)4FeCO3 + O22Fe2O3 + 4CO2 (6) 否 溶液中c(Fe2+)·c(OH-)2=1×10-6×(1×10-5.5) 2 =1×10-17<Ksp[Fe(OH)2]=4.9×10-17,故无Fe(OH)2沉淀生成 (7)7b/10a 【解析】 试题分析:(1)“酸溶”过程中Fe3O4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FeSO4、H2O,所以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2Fe3++Fe2++4H2O。 (2)通过“步骤Ⅱ”可得到滤液X,则步骤Ⅱ为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玻璃棒和烧杯外,还需要漏斗;步骤Ⅳ调高PH值至5~6.5,需要加入碱,氢氧化钠会和Fe2+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应选用弱碱氨水,答案选D。 (3)步骤III的作用是加入了铁粉,Fe还原溶液的Fe3+转化为Fe2+,所以检验步骤Ⅲ已经进行完全的试剂是KSCN溶液。 (4)因为NH4HCO3受热易分解,而且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所以步骤Ⅴ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则其目的是防止NH4HCO3分解,减少Fe2+的水解。 (5)煅烧FeCO3生成Fe2O3,FeCO3是还原剂,则氧化剂是空气中的O2,根据元素守恒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另一生成物为CO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4FeCO3 + O22Fe2O3 + 4CO2 。 (6)溶液的pH为8.5,则c(H+)=10-8.5mol•L‾1,c(OH‾)=Kw/ c(H+)=10-14/10-8.5 mol•L‾1=10-5.5 mol•L‾1,所以溶液中c(Fe2+)·c(OH-)2=1×10-6×(1×10-5.5)2 =1×10-17<Ksp[Fe(OH)2]=4.9×10-17,故无Fe(OH)2沉淀生成。 (7)最后所得残留固体为Fe2O3,根据Fe元素守恒,样品中的Fe元素质量为:bg×112/160=7b/10,则该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b/10a。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流程的分析、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方程式的书写、Ksp的应用、化学计算等知识。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流程的分析、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方程式的书写、Ksp的应用、化学计算等知识。无机化合物的制备试题很多都是将化学工艺或化学工业生产及最新科技成果融入其中,来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这类试题一般都是比较大型的推断、实验设计和探究类试题,这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的热点。统览整体、截段分析是做“化工流程”题的主要方法。统览整体就是对一些线型工艺流程试题,对比分析流程图中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学工艺,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截段分析就是针对题目所涉及的问题在流程中的呈现位置进行截段,做重点分析,分析时,也要注意“前扯后挂”,不要“断章取义”。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原料和产品(包括副产品),即箭头进出方向,其次依据流程图分析反应原理,紧扣信息,搞清流程中每一步发生了什么反应——知其然,弄清有关反应原理,明确目的(如沉淀反应、除杂、分离)——知其所以然,最后联系储存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利用,准确表述和工整书写。由于工艺流程常与溶液的配制、物质的分离及定量测定等基本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只有复习时牢固掌握实验基础知识,才能有效结合题中的信息,准确答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有关数据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66

70

143

160

主要化合价

-2

+5、+3、-3

+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和Y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B.一定条件下,X单质可以将Y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C.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氨水

D.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于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

 

查看答案

硝酸生产中,500℃时,NH3和O2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4NH3(g)+5O2(g)满分5 manfen5.com4NO(g)+6H2O(g)△H=-9072kJ·mol-1K=1.1×1026

②4NH3(g)+4O2(g)满分5 manfen5.com2N2O(g)+6H2O(g)△H=-1104.9kJ·mol-1K=4.4×1028

③4NH3(g)+3O2(g)满分5 manfen5.com2N2(g)+6H2O(g)△H=-1269.02kJ·mol-1K=7.1×1034

其中,②、③是副反应。若要减少副反应,提高单位时间内NO的产率,最合理的措施是()

A.增大O2浓度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减小压强     D.降低温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丁是由H+、Na+Al3+Ba2+OHClHCO3离子中的两种组成,可以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在甲中滴加丁可能发生反应:HCO3+ Ba2++OH= BaCO3↓+ H2O

B.溶液丙中还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有:I、NO3、SO42—

C.白色沉淀A可能溶解在溶液D中

D.甲为NaHCO3,乙为 AlCl3

 

查看答案

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0 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最合理(除W0外)的是(    )

 

实验方法

实验方案

测量数据

A    A.

滴定法

将样品配成100 mL溶液,取10 mL,加入甲基橙,用标准盐酸滴定

消耗盐酸的体积

B    B.

量气法

将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碱石灰增重

C    C.

重量法

样品放入烧瓶中,置于天平上,加入足量盐酸

减轻的质量

D    D.

量气法

将样品与盐酸反应,气体通过排水量气装置量气

排水体积

 

 

查看答案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98.3%的硫酸加入到稀氢氧化钡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

B.向NH4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3NH4++Fe3++3SO42-+3Ba2++6OH=3BaSO4↓+Fe(OH)3↓+3NH3·H2O

C.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4I+O2+4H+═2I2+2H2O

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32—+6H++2MnO45SO42—+2Mn2++3H2O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