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B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Al2(SO4)3溶液:3Ba2++6OH-+2Al3++3SO42-=3BaSO4↓+2Al(OH)3↓
B.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溶液:2Fe3++S2-=2Fe2++S↓
C.将适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已知次氯酸的K1为2.95×10-8,H2CO3的K2=5.6×10-11):2ClO-+CO2+H2O=CO32-+2HClO
D.向C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Ca2++2HCO3-+2OH-=CO32-+CaCO3↓+2H2O
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通常以还原性为主,Fe3+和Cr2O72-具有氧化性。将SO2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前后依次发生两个氧化还原反应。据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性:Cr3+>Fe2+>SO2
B.氧化性:Cr2O72->SO2>Fe3+
C.足量的SO2也不能使Fe2(SO4)3溶液完全褪去颜色
D.Fe2(SO4)3在前一个反应中做氧化剂,后一个反应中做还原剂
已知分解1mol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①H2O2+I-→H2O+IO-(慢)②H2O2+IO-→H2O+O2+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
D.v(H2O2)=v(H2O)=v(O2)
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其中属于芳香醇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现象 | 解释 |
A |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B |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
C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
D |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 | 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I)=8.3×10-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sp比在纯水中的Ksp小
B.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
C.将0.001mol/L的AgNO3溶液滴入K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先产生AgI沉淀
D.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有AgCl析出,溶液中c(Ag+)仍与c(Cl-)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