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智利被誉为世界“铜矿王国”,其铜矿储量、产量、出口...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智利被誉为世界“铜矿王国”,其铜矿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下图为“智利24°S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埃斯康迪达为智利最大的铜矿之一,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位于东西山脉之间的中央谷地南北绵延约650公里,地势较平坦,上覆大量冲积土,是智利重要的农业分布区。

(1)假如上述3千万前的岩浆活动同时发生于浅海,推测有可能形成的地貌,并说出理由。

(2)说明该地铜矿体形成的大致过程。

(3)分析中央谷地地表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

 

(1)海底火山、火山岛,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得多;如在浅海中发生同样的岩浆活动,岩浆就会喷出大洋地壳形成海底火山;若海底火山在三次岩浆喷发中不断生长,可能露出海面而形成火山岛。 (2)智利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发育;来自于地幔软流层的含铜岩浆沿断层侵入地壳,在冷却凝固过程中,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 (3)内力作用形成中央谷地两侧断层,中央谷地沿断层相对下陷,形成低地;河流等外力作用把风化、侵蚀物质搬运至此堆积。 【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对地理过程的推理能力。 (1)考查海底岩浆活动对海底地貌的影响,岩浆活动一般形成火山或者一些熔岩高原,由于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在浅海中发生同样的岩浆活动,同样会形成海底火山,如果岩浆不断喷发,使得海底火山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 (2)结合材料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进行分析,说明该地(智利)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间相互碰撞,地壳活动频发,多断层发育;来自上地幔软流层中的岩浆(含有铜)不断侵入地壳。沿着断层上升,然后冷却凝固,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 (3)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据图可知,中央谷地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相对低洼的地堑;后期在外力作用下(河流的搬运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将泥沙带到谷地堆积,最终形成土壤肥沃的谷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爪哇岛,印度尼西亚的第五大岛,火山众多,海拔1800米以上的火山峰有58座。属热带雨林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岛上热带植物丛生密布,草木终年常青,咖啡、茶叶、烟草、橡胶、甘蔗、椰子等物产丰富。爪哇岛是印尼经济、政治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名胜古迹都坐落在这个岛上。被称为东方四大建筑奇迹之一的婆罗浮屠位于日惹,是座可追溯至9世纪,曾被火山灰掩埋了上千年的遗址。

(1)“婆罗浮屠”建成距今一千多年,简要说明其能够保存至今的原因。

(2)爪哇岛天气有“早晴午雨”的特点,请判断其降水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试推测爪哇岛传统民居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火星一直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当前的火星气候寒冷干燥,其表面平均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23℃至﹣33℃。科学家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角寻找类火星环境,他们把盆地西边的老茫崖沿315国道往东30公里到碱山的这片南北跨度160公里的广大地区命名为“火星谷”。该区域平均海拔达3000米,以盐滩和雅丹为主要地貌特征;人迹罕至,成为专家眼中“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

材料二: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在2300万年前形成高原大湖,500多万年前开始的干旱气候使大湖逐渐消失,15000年前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干盐滩。今天的柴达木盆地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夏季气温变化剧烈。

材料三:图1为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2为柴达木盆地景观图,图3为飞行器拍摄的火星局部景观图。

(1)分析柴达木盆地成为专家眼中“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的原因。

(2)推测柴达木盆地从汪洋大海到干盐滩的演化过程。

(3)说明柴达木盆地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的原因。

 

查看答案

    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目前城市人口比重约为91%。读德国净移民人口与总人口增长图和德国失业人口与大型城市群的人口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

1.德国1960-2010年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   )

A.人口自然增长 B.国际移民

C.国内移民 D.经济增长迅速

2.2006年德国失业人口比重出现高峰,最有可能是该年(   )

A.外籍人口大量拥入 B.政策变化

C.经济萧条 D.城市环境恶化

3.据图推测2009年以后德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

A.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 B.从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

C.主要迁往大城市 D.由北部迁往南部

 

查看答案

    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着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先增加后减少 B.先减少后增加

C.逐渐增加 D.逐渐减少

2.3400米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风力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游客在新疆伊犁河北侧的“天鹅湖”拍摄的照片,此“天鹅湖”终年不冻。据当地村民说,原本这里没有湖,只是陡坡下有几个泉眼。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们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此修建多个养鱼塘并引入天然水源,水塘逐渐积水,最后成湖。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天鹅在此越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鹅湖”引入的天然水源主要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河流水

2.天鹅将此作为越冬地主要是因为(   )

A.全球变暖 B.气温较高

C.食物充足 D.水质优良

3.在水温全年较高的地区,水气温差越大,蒸发量越大。若只考虑这个条件,下列哪个时段“天鹅湖”蒸发量最大(   )

A.夏季的日出前后 B.冬季的日出前后

C.夏季的正午前后 D.冬季的正午前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