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火星一直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当前的火星气...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火星一直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当前的火星气候寒冷干燥,其表面平均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23℃至﹣33℃。科学家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角寻找类火星环境,他们把盆地西边的老茫崖沿315国道往东30公里到碱山的这片南北跨度160公里的广大地区命名为“火星谷”。该区域平均海拔达3000米,以盐滩和雅丹为主要地貌特征;人迹罕至,成为专家眼中“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

材料二: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在2300万年前形成高原大湖,500多万年前开始的干旱气候使大湖逐渐消失,15000年前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干盐滩。今天的柴达木盆地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夏季气温变化剧烈。

材料三:图1为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2为柴达木盆地景观图,图3为飞行器拍摄的火星局部景观图。

(1)分析柴达木盆地成为专家眼中“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的原因。

(2)推测柴达木盆地从汪洋大海到干盐滩的演化过程。

(3)说明柴达木盆地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的原因。

 

(1)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达3000米,海拔高气温低;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远,温度较低;柴达木盆地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火星质量较小,周围大气较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差,昼夜温差大;柴达木盆地地区气候干旱,地貌以风力作用为主;火星主要地貌为沙漠戈壁,沙丘砾石遍布;柴达木盆地人迹罕至,人类开发利用程度低,与火星人文环境类似。 (2)在地壳运动过程中,青藏高原隆起,海水外泄;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断裂陷落形成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隆起后,其南部和北部的山脉阻挡了盆地与其外部的大气交换,而从东部过来的暖湿气流在到达柴达木盆地之前已被消耗殆尽,导致该地区气候逐渐变干,蒸发旺盛,咸水湖泊逐渐萎缩至消失,而盐分逐渐沉淀,形成干盐滩。 (3)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地表植被稀少且干燥,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导致白天气温迅速升高;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夜晚气温低,因此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 【解析】 本题考查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及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 (1)“该区域平均海拔达3000米”,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达3000米,海拔高气温低;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远,温度较低;柴达木盆地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火星质量较小,周围大气较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差,昼夜温差大,“表面平均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23℃至﹣33℃”。柴达木盆地多风力作用形成的沙丘、砾石,火星昼夜温差大且干旱,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据材料可知柴达木盆地人迹罕至,人类开发利用程度低,对原始地貌改造较小,与火星人文环境类似。 (2)据材料可知,“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在地壳运动过程中,青藏高原隆起,海水外泄,“大约在2300万年前形成高原大湖”;在强大的板块运动的挤压作用下,岩层断裂陷落形成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隆起后,导致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其南部和北部的山脉阻挡了盆地与其外部的大气交换,而从东部过来的暖湿气流在到达柴达木盆地之前已被消耗殆尽,导致该地区气候逐渐变干,蒸发旺盛,“500多万年前开始的干旱气候使大湖逐渐消失”,说明咸水湖泊逐渐萎缩至消失,而盐分逐渐沉淀,“15000年前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干盐滩”,形成干盐滩。 (3)柴达木盆地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即日温差大的原因,可以从大气、地形、植被等方面回答。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盆地地形,四面环山,热量不易散失;地表植被稀少且干燥,升温快,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地面辐射强,导致白天气温迅速升高;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夜晚气温低。故气温日变化剧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目前城市人口比重约为91%。读德国净移民人口与总人口增长图和德国失业人口与大型城市群的人口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

1.德国1960-2010年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   )

A.人口自然增长 B.国际移民

C.国内移民 D.经济增长迅速

2.2006年德国失业人口比重出现高峰,最有可能是该年(   )

A.外籍人口大量拥入 B.政策变化

C.经济萧条 D.城市环境恶化

3.据图推测2009年以后德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

A.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 B.从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

C.主要迁往大城市 D.由北部迁往南部

 

查看答案

    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着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先增加后减少 B.先减少后增加

C.逐渐增加 D.逐渐减少

2.3400米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风力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游客在新疆伊犁河北侧的“天鹅湖”拍摄的照片,此“天鹅湖”终年不冻。据当地村民说,原本这里没有湖,只是陡坡下有几个泉眼。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们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此修建多个养鱼塘并引入天然水源,水塘逐渐积水,最后成湖。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天鹅在此越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鹅湖”引入的天然水源主要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河流水

2.天鹅将此作为越冬地主要是因为(   )

A.全球变暖 B.气温较高

C.食物充足 D.水质优良

3.在水温全年较高的地区,水气温差越大,蒸发量越大。若只考虑这个条件,下列哪个时段“天鹅湖”蒸发量最大(   )

A.夏季的日出前后 B.冬季的日出前后

C.夏季的正午前后 D.冬季的正午前后

 

查看答案

    哈拉湖是青海省第二大湖泊,湖面面积处于多年稳定状态。湖区位于西风带,冬春湖北岸和东岸可见到沙堆或新月形沙丘。共有二十多条河流从四周注入哈拉湖,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内陆流域系统。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哈拉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   )

A.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年均降水量 B.湖面年蒸发量=年均降水量

C.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年均降水量 D.湖面年蒸发量<年均降水量

2.下列关于该流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程短,流速较慢 B.含沙量大

C.夏秋径流日变化大 D.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不大

3.冬春季节,该湖北岸和东岸新月形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入湖径流减少,湖底边缘泥沙裸露 ②山地坡度相对较小

③受西南风的定向吹拂 ④河流众多,泥沙沉积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一般的河流只有一个入海口,但珠江却十分有趣,它有八个入海口,俗称“八口入海”。图6为珠江口及其周边环境遥感图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长江相比,珠江形成“八口入海”景观的独特之处在于(   )

A.全年降水丰沛 B.山丘罗列的地形

C.地转偏向力 D.海水顶托作用

2.与A处相比,B处附近浅层地层中(   )

A.大理岩较厚 B.砾石多

C.重金属等污染物多 D.低等植物较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