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海港的港口早期集中于黄浦江中下游,自上世纪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海港的港口早期集中于黄浦江中下游,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往长江口南岸扩展,至2005年开始使用位于杭州湾口的洋山港,以满足超大级货船的停靠。同年上海东海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一座连接上海市南汇新城镇和洋山深水港的桥梁工程,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具有重要意义。(可选择材料--洋山深水港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距国际主航线45海里,经东海大桥与上海浦东新区芦潮港相连通,它的建成,结束了上海没有深水泊位的历史,大大提高了上海港的航运中心地位。)

材料二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优先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重点项目。下图示意上海港港区位置迁移及上海临港新片区地理位置。

(1)说出临港新片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优势。

(2)分析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上海港区位置的变迁。

(3)简述东海大桥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意义。

(4)分析洋山港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意义。

 

(1)科研院校众多,科技发达,人才较多;海陆空交通便利,利于运输;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广阔;享有政策支持。 (2)船舶大型化,对航线深度和航道宽度要求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大,对港区土地面积需求增加;城市产业布局调整,导致港区位置变化。 (3)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运输时间;增加了货物吞吐量;连接港口与大陆,促进海陆联运。 (4)弥补上海港深水港湾的不足,增加大型船只停泊中转能力;增加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进港船只的数量;快捷连通国际主航线和上海港,提高上海港货物运送的效率;提高上海港的航运中心地位。 【解析】 本大题以上海港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交通点区位因素分析、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临港新片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优势应从技术、交通、基础、市场、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上海市科研院校众多,科技发达,人才较多,有利于在临港新片区发展高端制造业;临港新片区直接与洋山港相接,且上海具有发达的陆运和空运,海陆空交通便利,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交通优势明显;上海及所在的长江三角洲产业规模大,产业基础较好,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协作条件优越;国内、国际对高端制造业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材料信息表明,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优先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重点项目,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政策优势明显。 (2)导致上海港区位置的变迁因素应从运输需求、港口规模、城市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船舶向大型化方面发展,船舶对航线深度和航道宽度要求提高,而原港口位置位于内河沿岸,河水浅,不利于大型船舶的停泊和航行,因此要向深港区迁移;随着上海港的发展,港口规模越亚越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大,对港区土地面积需求增加,原上海港位于城市中心附近,用地紧张,不能满足港口发展的用地需求,因此港口要向空间更大的地区迁移;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使得原有港区不太适合城市产业布局的要求,从而导致港区位置变化。 (3)东海大桥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意义应从运输效率、运输时间、运输量、综合运输等方面归纳说明。东海大桥连接上海市南汇新城镇和洋山深水港,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运输时间;东海大桥使得上海进出货物可以直接通过深水港运输,增加了货物吞吐量;东海大桥连接港口与大陆,促进海陆联运,加大上海综合运输能力。 (4)洋山港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意义应从运输能力、运输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原来上海港主要是河港,运输船舶的吨位较小,洋山港为深水港,弥补上海港深水港湾的不足,可以满足超大型货船的停靠,增加大型船只停泊中转能力;洋山港可以满足超大型货船的停靠,且码头规模扩大,因此增加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进港船只的数量;洋山港开通,许多货物无需从附近其它港口转运,快捷连通国际主航线和上海港,提高上海港货物运送的效率,大大提高上海港的吞吐能力和服务范围,从而有助于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据统计,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约1.8亿吨的尘土。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1)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海面气温将会        (升高/降低),并解释其原因。

(2)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大量尘土的动力是           (大气环流)。分别说明沙尘沉降对维持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大西洋海洋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位于大兴安岭余脉的黄岗岭,年平均气温0-1℃,一年中有150-200天在0℃上下波动。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岭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北部是阿斯塔图石林,沿山脊线延伸;而南部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石臼(坑穴),某科考团队经过十多年跟踪记录,发现不少石臼都在不断扩大,专家认为水在自然界中固、液态变化是石臼扩大的主要原因(这句话要不要?)。

材料二 达里湖是内蒙古地区四大名湖之一。湖水无外流,该湖盛产一种鱼叫瓦氏雅罗鱼,食物以茎叶和碎屑为主,所产卵只能在淡水中存活。2000年以后达里诺尔湖面积下降趋势明显增强。下图示意达里诺尔湖水系图及其不同方向面积缩减情况。

(1)阿斯塔图石林与云南路南石林分属于                 (填岩石类型),导致大青山石臼扩大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分析达里湖瓦氏雅罗鱼集中分布在东北区域的原因。

(3)依据材料判断,达里湖水深最浅的方位是        。简述达里诺尔湖面积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下左图为热岛强度(UHI)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为我国华北某特大城市热岛效应强度(UHI)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该城市(   )

A.秋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强 B.春季多大风降低了热岛效应强度

C.中午前后强度最大 D.日较差小于年较差

2.由右图可以判断,该城市的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表明(   )

A.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最强 B.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

C.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 D.15时~22时,市区升温显著

 

查看答案

    2019年7月6日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瓶窑镇内的“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修建的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通过平原低坝和谷口高坝两级水库将水拦蓄形成湖面,用“草裹泥”(用草把泥土裹成长圆形)堆筑水坝,外覆黄土,体现了良渚先民的聪明与智慧。下图为“良渚古城遗址”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良渚古城外围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和灌溉 B.蓄能和提水

C.护城和旅游 D.排水和养殖

2.推测良渚先民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

休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是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分及养分消耗的有效措施。农业部表示:耕地轮作休耕要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参与轮作休耕。关于西南地区、湖南长株潭、河北沧衡邢、北方农牧交错区休耕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沙漠化     ②石漠化     ③地下水超采     ④重金属污染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