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位于大兴安岭余脉的黄岗岭,年平均气温0-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位于大兴安岭余脉的黄岗岭,年平均气温0-1℃,一年中有150-200天在0℃上下波动。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岭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北部是阿斯塔图石林,沿山脊线延伸;而南部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石臼(坑穴),某科考团队经过十多年跟踪记录,发现不少石臼都在不断扩大,专家认为水在自然界中固、液态变化是石臼扩大的主要原因(这句话要不要?)。

材料二 达里湖是内蒙古地区四大名湖之一。湖水无外流,该湖盛产一种鱼叫瓦氏雅罗鱼,食物以茎叶和碎屑为主,所产卵只能在淡水中存活。2000年以后达里诺尔湖面积下降趋势明显增强。下图示意达里诺尔湖水系图及其不同方向面积缩减情况。

(1)阿斯塔图石林与云南路南石林分属于                 (填岩石类型),导致大青山石臼扩大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分析达里湖瓦氏雅罗鱼集中分布在东北区域的原因。

(3)依据材料判断,达里湖水深最浅的方位是        。简述达里诺尔湖面积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1)岩浆岩(侵入岩);沉积岩;风化作用(冻融作用)。 (2)东北部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饵料;靠近入湖口,湖水盐度较低;东北部接近河流,方便鱼洄游到河中产卵繁殖。 (3)东北方向;夏季面积大,冬季面积小。原因:达里湖流域主要水源补给形式是雨水补给,该地区降水主要在夏季,因此夏季湖泊面积大,冬季面积小。 【解析】 本题以达里诺尔湖位置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由材料可知,阿斯塔图石林属于花岗岩,而路南石林属于石灰岩。由材料可知,石臼位于山脉南部,白天气温高,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石易受破坏,裂隙发育;冬春季节,偏西风强劲,携带山脉西侧达里湖、岗更湖湖泊水汽进入岩石缝隙,在凹陷处汇集;年平均气温0-1℃,一年中有150-200天在0℃上下波动,气温较低,缝隙中的水易产生冻融现象(或冰劈作用),结冰时撑开了石臼缝隙,融冰时水进一步渗入岩石缝隙中,如此循环往复,使石臼不断扩大。 (2)读图可知,湖泊东北部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饵料,且该处湖水盐度较低,鱼所产卵只能在淡水中存活,东北部接近河流,方便鱼洄游到河中产卵繁殖。所以雅罗鱼主要集中分布在该湖的东北部。 (3)湖泊水位下降最先露出陆地的是湖水较浅的区域,从诺尔湖1972年、1990和2016年方位面积缩减图的下降幅度可以判断出:面积缩减幅度小的西南方向、西北方向 (湖泊西侧)湖水比较深,面积缩减幅度大的东北方向、东南方向降幅略小于东北方向,东北方向湖水最浅。从材料中可以得知,达里诺尔湖处于半干旱地区,其水源补给主要是河流和自然降水。该地区属于我国半干旱的内蒙古地区,从经纬度可以得知,该区域属于季风区。河流的补给类型也主要是自然降水,该地区降水主要在夏季。因此夏季湖泊面积大,冬季面积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左图为热岛强度(UHI)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为我国华北某特大城市热岛效应强度(UHI)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该城市(   )

A.秋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强 B.春季多大风降低了热岛效应强度

C.中午前后强度最大 D.日较差小于年较差

2.由右图可以判断,该城市的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表明(   )

A.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最强 B.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

C.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 D.15时~22时,市区升温显著

 

查看答案

    2019年7月6日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瓶窑镇内的“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修建的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通过平原低坝和谷口高坝两级水库将水拦蓄形成湖面,用“草裹泥”(用草把泥土裹成长圆形)堆筑水坝,外覆黄土,体现了良渚先民的聪明与智慧。下图为“良渚古城遗址”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良渚古城外围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和灌溉 B.蓄能和提水

C.护城和旅游 D.排水和养殖

2.推测良渚先民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

休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是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分及养分消耗的有效措施。农业部表示:耕地轮作休耕要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参与轮作休耕。关于西南地区、湖南长株潭、河北沧衡邢、北方农牧交错区休耕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沙漠化     ②石漠化     ③地下水超采     ④重金属污染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其测时原理是利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等不同种类。 赤道日晷晷盘应与地球赤道平行,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晷盘南北两面都有计时刻度。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是一致的。读北京故宫赤道日晷图故宫赤道日晷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关于北京故宫赤道日晷叙述正确的是(   )

A.晷针的一端指向北极星方向

B.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a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C.晷针针影的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

D.一年中,晷针投影的长度不变

2.故宫赤道日晷示意图中,t时刻对应的月份和地方时可能为(   )

A.3月;8 B.9月;8

C.6月;16 D.12月;16

 

查看答案

    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人地矛盾突出。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开展,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乌蒙山片区打出“组合拳”。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乌蒙山片区致贫的因素最可能是(   )

①政策   ②地形  ③人口   ④气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目前,乌蒙山片区要实现“整村脱贫”最有可能打出的“组合拳”是(   )

①通水通电,完善基建        ②打造产业,增加就业

③发展教育,提高素质        ④补贴资金,异地搬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