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见下图)在开发早期,受地理环境...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见下图)在开发早期,受地理环境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据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并随着我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人口南移,这里变为“鱼米之乡”。而今,随着工商业发展,这里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1)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早期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2)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3)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的有利条件。

(4)简述工商业社会长江三角洲地区机械化水平低于东北平原的原因。

 

(1)水系稠密,阻隔交通;土质黏重,开垦困难。 (2)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系稠密,灌溉水源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需求量大。(任答6点即可) (3)河湖众多,发展淡水养殖的水域广阔;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4)水系稠密,耕地破碎;人口与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推广。 【解析】 (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富,河网密布,阻隔交通;南方土壤为贫瘠的红壤,粘重、酸性较强、有机质含量低。以上因素均不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早期发展农业生产。 (2)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光热水资源充足;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有利于发展耕作业;长期栽培形成肥沃的水稻土;河湖密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农业历史、劳动力、交通以及农业技术等。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多,充足且廉价,有利于精耕细作;人口多且人们有吃大米的习惯,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耕作经验 。 (3)发展淡水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应从水域面积、养殖技术、劳动力、市场需求等方面考虑。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宽广;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利于发展淡水养殖业。 (4)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包括工业化水平(提供农机具)、地形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等方面。我国长江三角洲水系稠密,耕地破碎;人口与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推广;而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形平坦辽阔,地广人稀,因此长江三角洲地区机械化水平低于东北平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30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查看答案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

A. 焚烧开荒    B. 连续耕作    C. 森林再生    D. 耕地废弃

2.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这说明了

A.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B. 雨林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C. 雨林的群落生产力高    D. 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查看答案

近几十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这种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②涵养水源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查看答案

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①上游修建拦水坝导致入湖径流减少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

③湖区周边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保护红碱淖有利于

①调节气候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调节河流径流量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①④

 

查看答案

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78题。

1.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 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D. 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

2.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数量的变化    B. 耕地面积的变化

C. 放牧强度的变化    D. 气候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