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30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1. A 2. D 3. D 【解析】 试题 1. 2. 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

A. 焚烧开荒    B. 连续耕作    C. 森林再生    D. 耕地废弃

2.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这说明了

A.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B. 雨林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C. 雨林的群落生产力高    D. 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查看答案

近几十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这种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②涵养水源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查看答案

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①上游修建拦水坝导致入湖径流减少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

③湖区周边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保护红碱淖有利于

①调节气候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调节河流径流量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①④

 

查看答案

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78题。

1.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 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D. 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

2.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数量的变化    B. 耕地面积的变化

C. 放牧强度的变化    D. 气候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林土壤枯枝落叶多因而有机质含量高

B. 此循环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C. 雨林生长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D. 雨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原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