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统计表。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① ② ③ ④...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统计表。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年平均气温/℃

8.1

23.5

2.6

18.3

≥10 ℃积温/℃

3 900

8 200

2 800

6 500

年降水量/mm

621

1 980

538

1 350

 

 

1.表中①地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

A. 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B. 落叶阔叶林,棉花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D. 针叶林,甜菜

2.下列关于四地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最小

B. ②地河流含沙量最大

C. ③地河流冰期最长

D. ④地河流汛期最长

 

1.B 2.C 【解析】 1.表中①地年均温不高,≥10℃的积温较低,降水量判断是半湿润地区;综合判断应是暖温带的季风气候区,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适合种植小麦、棉花;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山地,水稻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针叶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高山上。选B正确。 2.由表中年均温和积温状况及降水量状况,可判断①地是华北地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最大; ②地是回归线以南的南部沿海,是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含沙量最小;③地应是东北的中温带的季风气候,河流冰期最长;④地应是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汛期较长。选C正确。 温度带 主要分布地区 积温 (≥10°C) 生长期 (月) 作物熟制 寒温带 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最北部 <1600 3 一年一熟 中温带 长城以北,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1600~3400 4~7 一年一熟 暖温带 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3400~4500 5~8 两年三熟为主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4500~8000 8~12 一年两熟为主 热带 云南的西双版纳、广东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岛的南部 >8000 全年 一年两~三熟 青藏高寒区 青、藏、川西 <2000 0~7 一年一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道:“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 山地针叶林带 B. 高山草甸带

C. 高山苔原带 D. 冰川带

2.阿尔泰山南坡(  )

A. 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 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 此时季节为冬季 D.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查看答案

红石滩景观是指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和南部,海拔一般在2000~4000米之间。研究发现,红石上的藻类属“约利橘色藻”,依附生长于没有泥沙附着的“新鲜”、“干净”的石块表面,而有泥沙附着的石块上往往有地衣和苔藓生长,不会生长橘色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适宜红石滩景观的藻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

A. 温暖潮湿    B. 低温潮湿    C. 低温少雨    D. 高温多雨

2.大面积的红石滩景观存在

A. 河谷低地    B. 高山冰川    C. 悬崖峭壁    D. 背风峡谷

3.红石滩景观中石块的来源与某一自然灾害有关,该灾害可能是D

A. 地面塌陷    B. 地震    C. 滑坡    D. 泥石流

 

查看答案

春分后15天为清明。据记载,隋唐时的长安(今西安)无冰雪,梅和柑橘都能在关东地区生长,且降水偏多。读某区域地形图,完成以下问题。

1.太原盆地在地质构造上称为(  

A. 冲积平原    B. 向斜    C. 褶皱    D. 地堑

2.古时对“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南方地区气温上升,雾气减少  ②北方地区风沙减少,空气通透性好

③北方地区进入雨季,空气清新  ④北方地区白昼变长,大气透明度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影响酒都杏花村盛产汾酒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位于河流沿岸,河水是酿酒的重要水源②位于断层地区,丰富洁净的地下水和泉水是酿酒的重要水源③位于冲积扇地区,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盛产高粱④位于河谷地区,路网较稠密,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6月份

A. 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    B. 6月26日西坡是迎风坡

C. 6月11日东坡是迎风坡    D. 6月下旬风向发生变化

2.风力最大的日期是

A. 6月5日    B. 6月16日    C. 6月11日    D. 6月24日

3.6月份该地沙丘移动呈

A. 向西趋势    B. 向东趋势    C. 向南移动    D. 向北移动

 

查看答案

扎日南木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高寒草原地带,湖水蔚蓝,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只在湖体局部浅水区有茂密的水草和藻类生长。如图为扎日南木错等深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湖

A. 为淡水湖    B. 东西最长距离可达80km

C. 最可能为构造断陷湖    D. 甲河在入湖河流中输沙量最大

2.最可能有水禽觅食的水域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