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植物种类减少,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阳坡2000—2300米,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即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 (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下题。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查看答案

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核电有清洁、高效的优势,不过由于涉及冷却用水等诸多因素,在内地布局核电厂一直充满争议。中核工业公司计划在陕西布局核电站,但在选址中放弃了陕西省政府重点推荐的西安。目前西安(34°20′N,108°56′E)部分城市路灯使用太阳能。

材料二:左图为关中地区近30年(1983~2012年)来平均各月霾日数统计图,右图为西安周边示意图。

说明三门峡水库蓄水后对库区土壤盐碱化的影响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明末清初到20世纪初,中俄两国形成了一条历时200多年的“万里茶路”,它是一条纵贯南北水陆交替的商业运输线路。起点在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终点是乌里雅苏台(现蒙古)的恰克图。驼队往往选择冬季出发,在春季融冰前回来。

材料二左图是蒙古国等降水量线和自然带图,右图是乌兰巴托气候资料。

(3)蒙古国水汽主要来自__    ,说出该国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并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图

材料二:为治理该地区的生态问题,有专家在山坡地设立六个小试验场,试验场的坡度相近,底岩均为透水性甚差的岩层,下表是观测记录的土壤质地和土壤流失量状况。其中土壤组成的颗粒物越大,空隙越大,通气性、透水性能越强,但保水性越差。

(1)将甲乙丙三地黄土层的厚薄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并从黄土来源、地势高低、雨水冲刷三个角度分析黄土厚薄地区差异的原因。

 

(2)六个试验场中,植被覆盖率最好的是哪个?说明判断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我国渭河流域部分区域图,右图为图中某山地不同坡向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变化。

材料二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泾阳自汉代起就是南茶北上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集散地。泾阳茯砖茶是在黑毛茶的基础上经二次发酵、压制等复杂工艺而成,其特有的“金花菌”特别适宜以肉食为主的牧民饮用。

材料三  关中城市群部分城市2015年经济统计表。

据图概括某山地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并简析距地表深度0—10cm土壤不同坡向有机质含量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