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川气东送(图甲)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的线路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各城市。2010年该工程达到年输送天然气l20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

材料三:上图乙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   

(1)重庆市吸引IT产业转移会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2)依据甲图说明川气东送(普光至上海)与西气东输主干道(轮南——上海)相比,有何优点。

 

(1)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有利于与发达国家IT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对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等(2)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运输线路较短 【解析】 题目考查重庆的产业升级的影响和川气东送的工程优势。 (1)IT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资源、能源消耗少,效益高。该类产业的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有利于对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2)由甲图分析,川气东送与西气东输主干道相比,运输线路较短,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投资成本低;沿线地区人口、城镇密度大,经济较发达,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处(左图),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引江济汉”工程作为中线工程的组成部分,于2010年3月在湖北荆江河段与汉江之间开工(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汉”工程对水循环的影响。

(2)从自然角度分析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优势条件。

(3)说明“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的作用。

(4)说明丹江口水库作为华北未来可持续供水水源地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查看答案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源

C. 交通    D. 城市

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B. 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 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1 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1 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正式投产;800千伏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已供电。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  )

A. 西电东送    B. 北煤南运

C. 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D. 西气东输

2.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

A. 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效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

B. 缓解我国长三角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C. 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少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

D. 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该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长江三角洲转移

B. 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C. 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

D. 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 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 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 三次产业迁移均能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 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查看答案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今年来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    B. 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C. 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    D.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2.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业转移将导致该产业生产成本升高

B. 促进转入地和转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

C. 发达区域转区产业的主体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D. 产业的区位选择完全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