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图“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

读下图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气温年较差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夏季风风向   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日本1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中国1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A. 日本1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 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C. 日本南北温差大

D. 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1. A 2. B 【解析】 本题考查东亚地区。 1. 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12月,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在泰国曼谷举行,中泰高铁系泛亚铁路的一分,起止点分别是中国昆明和新加坡,预计2020年全线建成通车。读泛亚铁路规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A. 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2.中泰铁路工程艰巨,施工难度大,其主要原因有

①河流众多 ②地形崎岖 ③地壳运动频繁 ④风蚀地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东南亚地区的铁路多以纵向分布为主,其原因是

A. 保护耕地资源    B. 受森林分布影响    C. 邻国经济联系少    D. 受地形地势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后经日本引入中国,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广受人们欢迎。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江、河、湖泊、水库、田、池塘都可以成为小龙虾的安身之所。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鳌狭长(见下图),喜抵穴,摄食范国包括植物根系、水生尼虫、动物尸体等。小龙虾生长速度快、适应和逃逸能力强,早年间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泛滥成灾。

分析小龙虾泛滥可能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危害并指出养殖、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下面两图分别为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图以及山顶苔藓矮曲林景观图。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

(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京雨燕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妮妮”的原型,常以古城楼等老建筑为巢址,因此又被称为“楼燕”。北京雨燕于春夏季在北京繁殖,每年7月中下旬开始迁徙,次年4月归来。通过为北京雨燕安装光敏定位仪,专家们掌握了北京雨燕的行踪。这种光敏定位仪重量仅0.65克,续航时间长达两年,通过记录周围环境光照强度的周期性变化,来估测鸟类的地理位置,经度值由日出和日落时间的中间点确定,纬度则由当天的日照长度计算得出。北京雨燕越冬地主要集中在南非、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三国,核心区域为三国交界处的喀拉哈里跨境国家公园及周边。这里主要的生境为稀树草原,专家发现雨燕迁徙路线选择避免海洋,绕过天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高海拔地区,迁徙路线的单程距离超过1.6万千米,全年迁徙距离约为3.8万千米,其一生往返的旅程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在20世纪前期,北京雨燕数量达5万只,近十几年只有3千只左右。为了防止雨燕筑巢、排泄物弄脏环境,北京很多名胜古迹都加设了遮挡缝隙的防鸟网。下图为北京雨燕迁徙路线示意图。

(1)说明喀拉哈里跨境国家公园成为北京雨燕越冬地的原因。

(2)简述北京雨燕选择的迁徙路线及途中停留地点具备的有利条件。

(3)分析近十几年北京雨燕数量锐减的原因。

(4)评价光敏定位仪用于北京雨燕迁徙路线追踪的条件。

 

查看答案

    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表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表中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分别是(    )

A. 草地 农田 水域 B. 农田 草地 水域

C. 农田 水域 草地 D. 水域 草地 农田

2.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    )

A. 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B. 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 绿色食物需求增大 D. 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