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中的甲、乙两国,一个是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另一个有“木材之国”的美誉...

下图中的甲、乙两国,一个是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另一个有“木材之国”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木材出口国。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国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都是中部低、四周高    B. 都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C. 甲国气候凉爽,乙国气候湿热    D. 都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多地震

2.乙国大宗货物的进出口不是通过河流而是取道从布拉柴维尔通向海洋的铁路,其主要原因是(  )

A. 铁路运输速度快,方便大量花卉的快速出口    B. 铁路运距更短,可扩大木材的出口量

C. 河流下游多瀑布,不能成为出海通道    D. 减少货物进出口对途经国家的影响

3.2016年,图中的“木材之国”作出了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限制,其原因或目的是(  )

①延长木材产业链,扩大就业 ②国内原木短缺 ③提高原木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④特大洪水对原木运输造成了巨大冲击 ⑤保护森林资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1.C 2.C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通过经纬度判断一个地区是解题关键,河流的流向可以用来判断地势的变化。同时我 们要了解世界地理知识,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分析提出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甲国水系呈放射状且西部河流流入海洋,说明该国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安第斯山山间高原,海拔高,虽纬度低,但气候凉爽;乙国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乙国不在板块交界处附近,故C项正确。 2.经纬度看该国气候湿热,不宜大面积种植花卉,铁路也不适宜运输花卉,故A项错。由图可知,图中河流下游有瀑布群,不可能成为出海通道,故不能通过河流运输进出口货物,相对于水路运输,铁路运输不能扩大木材出口量,故B项错、C项正确;减少货物进出口对途经国家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 3.结合材料中经纬度及乙国气候湿热热带雨林气候,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不存在原木短缺的问题,②错;洪水对原木运输的冲击不是主要原因,错④;原木生产附加值低,产业层次低,吸纳的就业人口少,且大量出口原木会加剧森林资源的破坏,所以该国延长木材产业链,扩大就业,提高原木的附加值,增加收入,加强保护森林资源,①③⑤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日本冲绳以南20~100英尺深的海底竟然存在着像谜一般的远古建筑体,科学家将它称为“失落的文明”,一些持怀疑态度的研究员却猜测这种大型、有序排列的建筑很可能源于自然形成。

1.如果这些远古建筑属于“失落的文明”,则按环境的属性分属于(    )

A. 自然环境    B. 社会环境    C. 聚落环境    D. 古代环境

2.如果这些大型、有序排列的建筑源于自然形成,按环境的空间尺度分,属于(    )

A. 水环境    B. 地质环境    C. 聚落环境    D. 古代环境

 

查看答案

该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利用图,读图完成问题。

1.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 砖瓦厂    B. 钢铁厂    C. 玻璃厂    D. 化工厂

2.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A. 减弱噪声    B. 绿化环境    C. 保持水土    D. 减少酸雨

 

查看答案

风水学以天地为观察对象,以人为依归,强调人与自然和谐。风水学与古代人地思想较为一致的是(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定胜天论    C. 适应论    D. 天人相关论

 

查看答案

(题文)正确表述图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关系的是(  )

A. 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    B. 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

C. 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    D. 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查看答案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