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河汊纵横,地势低平。自南宋开始,“塞堑为塘,叠土为基”,发展基塘农业。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稻

田并存的局面。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塘农业不断减少,基塘质量不断下降,水稻种植面积也不断萎缩。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花卉、蔬菜、亚热带水果种植等城郊型农业,以及各种农庄式休闲农业蓬勃兴起。

(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属于_____(农业地域类型),近年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经济中的_________因素影响较大。

(2)珠江三角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水稻种植规模较大,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这里种植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3)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有哪些?

 

(1)混合农业 市场 (2)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土层深厚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位于三角洲,地形平坦 (3)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大 【解析】整体该题以珠三角的基塘农业为背景,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1)由材料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稻等有种植业也有养殖业,应为混合农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蔬菜、花卉、水果等需求量增加,所以种植类型的变化是受市场的影响。 (2)该地种植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珠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充足;三角洲平原为流水冲积作用形成,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从经营特点;单位面积产量,商品率;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水利工程等方面入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图中         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         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         ,理由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请阐述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的浓度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下图为南京市某年冬季,春季、秋季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季节和空间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分别位于

A. 交通干道旁、居民生活区、商贸饮食区    B. 居民生活区、交通干道旁、商贸饮食区

C. 交通干道旁、商贸饮食区、居民生活区    D. 居民生活区、商贸饮食区、交通干道旁

2.图中冬季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

①降水少  ②风力弱  ③工业粉尘排放多  ④燃煤取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价格分布示意图(单位:千元/m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是该城市的

A. 大学城    B. 中心商务区    C. 高级住宅区    D. 电子工业区

2.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不同地段地价高低影响最大的是

A. 与火车站的距离    B. 与风景名胜区的距离

C. 与市中心的距离    D. 与高等教育区的距离

3.导致乙地(图中虚线圈地区)地租高于南北两侧地区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地表崎岖    B. 地形平坦开阔

C. 交通通达度高    D. 交通通达度低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回答下列各题。

1.该市重工业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缓解城区环境污染  ③就近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 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B. 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C. 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    D. 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查看答案

我国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2人km2,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500人/km2。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西藏与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差异巨大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A. 地形、气候    B. 地形、土壤

C. 植被、水源    D. 植被、土壤

2.若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藏地区,则

A. 大力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    B. 促使西藏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急剧上升

C. 加剧西藏地区人口老龄化    D. 可能导致西藏地区的环境破坏

3.下列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 扩大耕地面积    B. 大规模建设新城市

C. 提高科技水平    D. 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