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 纳盆地是中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 纳盆地是中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这里物产丰富,自古以盛 产苜蓿、棉花、瓜果 、金属矿产而著称。盆地与外界交通 联系线路很少,冬季还有数月大 雪封山,这使费尔干 纳盆地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 ”之称。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因而为人所知。紫花苜蓿被广泛栽培,主要用于制作干草、 青贮饲料或用作牧草 。费尔干纳盆地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 重要地位,以毛、肉两用为主,养羊业发达。同时该 地葡萄种植业也发达,当地农民经过 探索发现,在葡萄园内种植紫花苜蓿可以取得更好的 生态和经济效益。下图为费尔干纳盆 地位置示意图。

 

(1)分析该盆地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之称的原因。

 

(2)简析该区域修建大量灌渠的原因。

 

(3)分析该盆地大量种植苜蓿的有利条件。

 

(4)分析葡萄园里种植紫花苜蓿的有利影响。

 

(1)该盆地棉花、瓜果、金属矿产等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农产品消费量大,商品率低;现代交通运输线路数量少,交通不便,且易受大雪等灾害的 影响,农产品外运不便。 (2)位于大陆内部,降水少,蒸发大,水资源短缺;区域内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3)该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苜蓿生长;河流、灌渠众多,灌溉水源充足;该地区畜牧业发达,对紫花苜蓿需求大. (4)该地气候干早,紫花苜蓿可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紫花苜蓿归还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盆地土壤盐碱化严重,种植苜蓿可以改良土壤;减少风沙侵蚀,防止土地荒漠化。 【解析】(1)该盆地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之称是说该地物产富饶但只在内部销售、多为自给性生产。根据材料,费尔干纳盆地棉花、瓜果、金属矿产等物产丰富。现代交通运输线路数量少,交通不便,盆地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只有一条公路连接,冬季还有数月大雪封山,农产品外运不便。人口稠密,农产品消费量大,商品率低。所以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之称。 (2)该区域修建大量灌渠必然是因为该地水资源不足但又需要水量大导致的。结合材料及图示可知,该盆地位于大陆内部,干旱缺水,水资源短缺;区域内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但该地的种植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3)根据材料,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豆科牧草,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该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足,苜蓿耐干旱,耐冷热,适宜生长。盆地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苜蓿可以改良土壤。该地区人口稠密,农产品消耗量大,且适应发展畜牧业,紫花苜蓿为优质牧草,故该盆地大量种植苜蓿。 (4)该地气候干旱,种植紫花苜蓿可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紫花苜蓿能够改良土壤,苜蓿归还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中亚地区植被少,增加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风沙侵蚀,防止土地荒漠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8 年 2 月 11 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图)的文 章, 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从雅 鲁藏布江" 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 、三条支线,选线各 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 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 全程自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主要是因为该地

A. 降水多,水量大    B. 地势高,引水自流    C. 人口少,移民少    D. 纬度低,气候温和

2.春季“红旗河”长江流域以北段调水工程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A. 地震    B. 凌汛    C. 风沙    D. 滑坡

3.有人建议西北地区调水工程应少采取“开明渠”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A. 蒸发大    B. 地形起伏大

C. 污染严重    D. 影响动物迁徙

 

查看答案

山东章丘素有“铁匠之乡”之美誉,曾有“章丘铁匠遍天下”之说。 “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 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 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 到锅如明镜。据统计,上世纪 50 年代初的章丘,境内人口为 73 万,约有 38 万人以打铁养 家糊口。2018 年 2 月,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渐受冷落的章丘铁锅受到关注。章丘铁锅的销量同比增长近 6000 倍,生产的铁锅和库存被“抢光”,一时间,章丘“无锅”。 据材料完成 下面小 题。

1.上世纪 50 年代,促进章丘手工铁锅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 铁矿资源丰富,原料充足    B. 从事手工铁锅人员众多

C. 生产经验丰富,品质优良    D. 解放初国内市场需求大

2.近些年,章丘铁锅备受冷落的主要原因是

A. 缺少铁匠艺人    B. 近年国内市场需求减少

C. 锅具品质下降    D. 现代化锅具生产的冲击

3.针对章丘“无锅”现象,合理的对策是

A. 提高章丘手工铁锅的价格    B. 增加现代化锅具生产的产量

C. 加强铁匠培训,提高产量    D. 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查看答案

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地区的铁盖乡,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土地沙漠化严重。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瞄准这片荒地建立了光伏电站。光伏电站建成后,光伏板需要不定期清洗。几年后光伏产业园的草地植被得到了缓慢恢复,光伏板清洗次数减少,光伏发电量大增。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光伏板清洗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草场恢复促使该产业园区光伏发电量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植被增多,光合作用增强    B. 地表比热增大,地温提升

C. 空气湿度减小,云量减少    D. 沙尘减少,大气质量变好

3.近年我国使用独立运行光伏的一些地区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原因是光伏发电

A. 电费贵    B. 不稳定    C. 占地广    D. 维护难

 

查看答案

1935年,胡焕庸先生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将中国人口区划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之后该线被命名为“胡焕庸线”,它是反映中国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发现之一。据材料完成 下面小题。

1.西北半壁人口比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 面积较小    B. 开发历史晚

C. 交通不便    D. 自然环境恶劣

2.导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比重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东南半壁人口死亡率较高    B. 西北半壁大量人口迁人东南半壁

C. 西北半壁人口出生率较高    D. 东南半壁大量人口迁人西北半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莲藕原产于印度,喜温,不耐阴,不宜缺水,忌大风,以富含有机质的壤土和粘壤土为最适。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都可滋补入药。

材料二:湖北莲藕种植面积及产量居全国第一,其中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产量约占全国莲藕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但大多只低价外销泥巴藕。湖北菜“排骨藕汤”久负盛名。

材料三:“夏采莲子冬挖藕”。每年的冬季,在湖北嘉鱼县,有来自湖南、安徽、广西、江西、湖北等地近千农民,他们以湖为家,结队组合,哪里有藕挖,就到哪里挖。

材料四:藕有两种,一种叫田藕,是专门在田地里种的藕,水很浅,一般有九个孔,水分含量高,淀粉含量少,脆而不糯,凉拌或清炒最为合适,上市早;一种叫塘藕,是深水塘里种的藕,一般有七个孔,淀粉含量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适宜做汤,上市迟。

(1)结合材料分析湖北省盛产莲藕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析挖藕主要在冬季的原因。

(3)从水温与莲藕的生长期角度分析塘藕淀粉含量比田藕高的原因。

(4)请你对湖北莲藕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