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选修6:环境保护] “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

[选修6:环境保护]

“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 【解析】 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主要应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扬尘、建筑材料堆积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考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3:旅游地理]

“候鸟式”养老旅游是老年人随着季节变化而转换居住地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国北方老年人冬季赴海南岛养老旅游的数量大增。学科¥网

分析海南岛冬季吸引我国北方老年人养老旅游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 海水流动快    B. 有暖流经过

C. 太阳辐射强    D. 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A. 降水少    B. 辐射强

C. 海气温差大    D. 风力强

 

查看答案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 洪水期持续放水    B. 枯水期持续放水

C. 洪水期集中放水    D. 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