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两区域季风环流典型,据此完成下题。 1.①、②两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A. ...

下图两区域季风环流典型,据此完成下题。

1.①、②两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A. 冬季降水量都较多    B. 夏季有梅雨和伏旱

C. 气温年较差都较大    D. 冬季盛行风向相同

2.影响①、②两地气候共同点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高低和洋流性质

B. 盛行风向和下垫面状况

C. 距海远近和纬度高低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风带季节移动

 

1. A 2. B 【解析】 1.根据解读可知,①地位于日本,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为迎风坡,降水多,低温湿润;②地位于斯里兰卡东北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冬季受来自印度洋的暖湿的东北风影响,高温多雨。二地均位于沿海地区,海洋性较强,气温年较差小,且二地冬季风向均是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所以选A。 2.根据解读可知,①地位于日本,②地位于斯里兰卡,二者气候的共同点是冬季降水量较多。读图可知,二地冬季盛行风向均是从海洋吹来,水汽较丰富;且日本和斯里兰卡都是岛屿,面积小,受海洋影响明显,①、②两点均位于山脉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影响两地气候共同点的主要因素是从海洋吹来的盛行风向和森林植被的下垫面状况,所以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 反气旋频繁过境    B. 受沿岸寒流影响

C. 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 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2.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是

A. 风力堆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堆积    D. 流水侵蚀

3.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 机械化水平高    B. 水利工程量大

C. 经营方式粗放    D. 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低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河补给A湖    B. A湖补给甲河

C. 乙河补给B湖    D. 甲河属于外流河

2.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河比乙河流速快    B. 乙河比甲河流速快

C. 甲河、乙河流速相同    D. 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A. 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

A. 1 100千米

B. 2 200千米

C. 3 300千米

D. 4 400千米

2.根据经、纬度判断,图中C点应位于(   )

A. 大西洋    B. 非洲    C. 太平洋    D. 南美洲

3.A点位于C点的(   )

A. 西北    B. 正西    C. 东北    D. 正东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载重量在2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6 m高,强则高达15 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材料二 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到1千米以下甚至更低,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杀手”。

(1)试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

(2)好望角航线上的G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3)G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分布多度是指某地区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数,气候等自然环境对种子植物的分布多度影响很大,下图是我国种子植物在各省区的分布多度图。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

(1)概括我国种子植物分布多度的总体分布特点。

(2)说明图中种子植物分布多度最大省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3)青藏高原上的植被,也不是像从前有些人所想象的“寒原一块”,其植被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异,指出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